哲学视野下中西医学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认识的比较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文献综述:中西生命起源及其本质研究概览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综述 | 第1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中西方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认知的概况研究 | 第17-56页 |
| 1 认识生命 | 第17-18页 |
| ·什么是生命 | 第17页 |
| ·为什么要认识生命起源及其本质 | 第17-18页 |
| 2 西方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的认识 | 第18-40页 |
| ·哲学认识 | 第18-37页 |
|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 第18-22页 |
| ·柏拉图 | 第22页 |
| ·亚里士多德 | 第22-25页 |
| ·伊壁鸠鲁 | 第25-26页 |
| ·斯多葛学派 | 第26页 |
| ·笛卡尔 | 第26-29页 |
| ·康德 | 第29页 |
| ·黑格尔 | 第29-32页 |
| ·马克思与恩格斯 | 第32-36页 |
| ·后现代主义 | 第36-37页 |
| ·生物学认识 | 第37-39页 |
|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 第37页 |
| ·现代生物学科学认识 | 第37-39页 |
| ·西方医学认识 | 第39-40页 |
| ·希波克拉底 | 第39页 |
| ·生物医学与心身医学 | 第39-40页 |
| 3 中华文明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的认识 | 第40-56页 |
| ·哲学认识 | 第40-51页 |
| ·易中生命 | 第40-43页 |
| ·儒家天论 | 第43-45页 |
| ·老庄之道 | 第45-49页 |
| ·佛学 | 第49-51页 |
| ·医学认识 | 第51-56页 |
| ·传统医学认识——《黄帝内经》 | 第51-55页 |
| ·中西医结合与系统医学的认识 | 第55-56页 |
| 第二章 中西方对生命起源及其本质认识的比较 | 第56-63页 |
| 1 哲学认知的比较 | 第56-60页 |
| ·从认识论角度看生命起源 | 第56-58页 |
| ·生命起源的初始状态 | 第56-57页 |
| ·生命起源的动力 | 第57页 |
| ·生命运动与循环 | 第57-58页 |
| ·从本体论角度看生命本质 | 第58-59页 |
| ·生命的物质属性本质 | 第58-59页 |
| ·生命的精神属性本质 | 第59页 |
| ·从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看人与自然 | 第59-60页 |
| 2 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认知比较 | 第60-63页 |
| ·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 第60-62页 |
| ·中西医学的认识论简析 | 第60-61页 |
| ·中西医学的方法论简析 | 第61-62页 |
| ·医学的研究对象 | 第62-63页 |
| ·人类的起源与本质 | 第63页 |
| 第三章 探索中西医学的汇通与结合 | 第63-68页 |
| 1 中西医学汇通与结合的基础 | 第63-65页 |
| ·哲学基础 | 第63-64页 |
| ·哲学基本前提 | 第63-64页 |
| ·还原论与系统论 | 第64页 |
| ·科技基础 | 第64-65页 |
| 2 中西医学存在的差距及汇通与结合的阻力 | 第65-66页 |
| 3 中西医学汇通与结合的发展方向 | 第66-68页 |
| 结语:寻找湿地——中西医学的理解与互通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