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上市公司反恶意收购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第9-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2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3.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创新第12-13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第13-24页
    2.1 相关定义辨析第13-14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4-19页
        2.2.1 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第14-15页
        2.2.2 社会责任理论第15-17页
        2.2.3 代理理论第17-18页
        2.2.4 演化博弈论第18-19页
    2.3 相关研究综述第19-24页
        2.3.1 收购、反恶意收购相关研究综述第19-22页
        2.3.2 博弈在企业控制权方面相关研究综述第22-23页
        2.3.3 文献评述第23-24页
第3章 基于博弈分析的反恶意收购策略研究第24-31页
    3.1 演化博弈基本假设第24-25页
    3.2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第25-29页
    3.3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反恶意收购策略分析第29-31页
第4章 反恶意收购典型案例分析第31-55页
    4.1 “宝万之争”简述第31-35页
        4.1.1 万科宝能背景介绍第31-33页
        4.1.2 “宝万之争”事件简述第33-35页
    4.2 反恶意收购宏观法律环境分析第35-39页
        4.2.1 我国反恶意收购法律环境第35-36页
        4.2.2 反恶意收购措施法律适用性分析第36-39页
    4.3 反恶意收购微观企业角度分析第39-50页
        4.3.1 宝能恶意收购动因分析第39-41页
        4.3.2 恶意收购相关风险分析第41-45页
        4.3.3 万科反恶意收购策略分析第45-50页
    4.4 对“宝万之争”的总结与启示第50-55页
        4.4.1 要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第51页
        4.4.2 要在公司章程中设定针对性条款第51-53页
        4.4.3 成立友好公司资源库第53页
        4.4.4 要灵活运用法律诉讼和停牌措施第53-55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55-60页
    5.1 构建上市公司反恶意收购防御体系第55-58页
        5.1.1 事前防御第56-57页
        5.1.2 事中防御第57页
        5.1.3 事后防御第57-58页
    5.2 实现联合监管和保持监管中立性第58页
    5.3 完善相关立法第58-59页
    5.4 对后继研究的相关思考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在学期间所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七维航测为例的新三板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拟上市企业IPO被否原因分析--以新科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