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4页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分析 | 第8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分析 | 第8-9页 |
(二)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4) 研讨法 | 第13-14页 |
二、新型城镇化与江南乡村民宿 | 第14-22页 |
(一) 新型城镇化 | 第14-17页 |
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14-15页 |
2.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区别 | 第15页 |
3. 新型城镇化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二) 江南乡村民宿 | 第17-19页 |
1. 本文江南区域的界定 | 第17页 |
2. 乡村民宿的概念及起源 | 第17-18页 |
3. 江南乡村民宿现况 | 第18-19页 |
(三) 新型城镇化与江南乡村民宿 | 第19-22页 |
1. 江南乡村民宿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速发展乡村民宿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三、江南乡村民居研究 | 第22-32页 |
(一) 江南乡村民居现状 | 第22-24页 |
1. 基础设施的改善及空心村的“再生” | 第22-24页 |
2. 地域性特色文化丢失现象普遍发生 | 第24页 |
(二) 传统江南乡村民居特色及价值 | 第24-32页 |
1. 地域性特色 | 第24-28页 |
2. 人文性价值 | 第28-32页 |
四、乡村民宿优秀案例分析及启示 | 第32-41页 |
(一) 台湾乡村民宿案例分析——以金门古厝民宿为例 | 第32-37页 |
1. 案例选择的原因 | 第32-33页 |
2. “岛与浪花”古厝民宿分析及启示 | 第33-37页 |
(二) 浙江莫干山乡村民宿案例分析及启示 | 第37-41页 |
1. 案例选择的原因 | 第37页 |
2. “凤凰居”民宿项目改造分析及启示 | 第37-41页 |
五、江南乡村民宿营造探索 | 第41-55页 |
(一) 选址及主题定位 | 第41-45页 |
1. 选址 | 第41-44页 |
2. 主题定位 | 第44-45页 |
(二) 基于城镇化背景中建筑周边景观的营造 | 第45-47页 |
1. 生态基础设施的优化 | 第45-46页 |
2. 本土景观的保护 | 第46页 |
3. 人文自然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 第46-47页 |
(三) 民居建筑修缮及改造 | 第47-49页 |
1. 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 第47-48页 |
2. 民居建筑体的改造 | 第48-49页 |
(四) 民居室内设计的地域性特色 | 第49-55页 |
1. 江南符号的提取与运用 | 第49-51页 |
2. 地域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 第51-53页 |
3. 地域设计中材质的运用 | 第53-55页 |
六、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江南乡村民宿设计实—以浙江大陈村民宿为例 | 第55-64页 |
(一) 乡村建筑及周边环境分析 | 第55-56页 |
(二) 大陈村乡村民宿受众群体分析 | 第56-57页 |
(三) 建筑外立面及周边环境营造 | 第57-60页 |
(四) 内部功能分区设计 | 第60-64页 |
七、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A 毕业设计作品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