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工作和论文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概述 | 第14-27页 |
2.1 基于位置服务概述 | 第14-17页 |
2.1.1 位置服务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定位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2.1.3 基于位置的服务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2.2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 第17-22页 |
2.2.1 假名技术 | 第17-18页 |
2.2.2 假位置技术 | 第18页 |
2.2.3 隐匿空间保护技术 | 第18-22页 |
2.2.3.1 基于可信第三方匿名器的系统结构 | 第19-20页 |
2.2.3.2 基于P2P自组织网络的系统结构 | 第20-21页 |
2.2.3.3 混合的位置隐私保护结构 | 第21-22页 |
2.3 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的评价标准 | 第22页 |
2.4 位置服务中的攻击者模型 | 第22-24页 |
2.4.1 被动攻击模型 | 第22-24页 |
2.4.2 主动攻击模型 | 第24页 |
2.5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面临的挑战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基于不可信近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27-36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7-30页 |
3.1.1 间隔匿名算法 | 第27-28页 |
3.1.2 Casper算法 | 第28-29页 |
3.1.3 P2P结构下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29-30页 |
3.2 UNNC算法的系统结构 | 第30-31页 |
3.3 UNNC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31-32页 |
3.3.1 预备知识 | 第31页 |
3.3.2 算法描述 | 第31-32页 |
3.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改进PrivacyGirid算法的混合位置隐私保护结构 | 第36-45页 |
4.1 引言 | 第36-39页 |
4.1.1 HiSC算法介绍 | 第37-38页 |
4.1.2 PrivacyGrid算法介绍 | 第38-39页 |
4.2 混合结构下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 | 第39-42页 |
4.2.1 准备知识 | 第39页 |
4.2.2 混合位置隐私保护结构框架 | 第39-40页 |
4.2.3 改进的PrivacyGrid算法 | 第40-41页 |
4.2.4 混合结构下的位置隐私保护流程 | 第41-42页 |
4.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45-46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