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生产性服务业内生机制研究--以韩国、台湾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1页
        1.2.1 研究方法第11页
        1.2.2 论文框架第11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11-12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第12-14页
        1.4.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第12页
        1.4.2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第12-14页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及其产业属性第14-21页
    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外延界定第14-15页
    2.2 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2.3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属性第17-19页
        2.3.1 中间投入品属性第17页
        2.3.2 产业关联性第17-18页
        2.3.3 知识属性和人力资本属性第18页
        2.3.4 强外部性第18-19页
    2.4 生产性服务业与三产业关系第19-21页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内生机制与经济意义第21-26页
    3.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条件及其内生机理第21-23页
        3.1.1 农业、制造业生产率显著提升,产能相对过剩第22页
        3.1.2 服务需求上升,价值链拉长第22页
        3.1.3 配套设施完善,行业利益分配机制形成第22-23页
    3.2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优化机制第23-26页
        3.2.1 生产性服务业对全要素增长率的推升第23-24页
        3.2.2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升第24-26页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影响第26-32页
    4.1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矛盾分析第26-29页
        4.1.1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第26-27页
        4.1.2 我国经济发展资源投入的有效性第27-28页
        4.1.3 我国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间的冲突第28-29页
    4.2 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矛盾的关系第29-30页
    4.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第30-32页
第5章 韩国、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第32-37页
    5.1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第32-34页
        5.1.1 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1979‐2002)第32-33页
        5.1.2 韩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第33-34页
    5.2 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第34-37页
        5.2.1 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1979‐2002)第34-35页
        5.2.2 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第35-37页
第6章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后记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DI、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人均福利水平
下一篇:萨米尔·阿明的不平衡发展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