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境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3.2 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 | 第22-25页 |
2.1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1.1 探索试行阶段 | 第22页 |
2.1.2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2.1.3 全面实施阶段 | 第23页 |
2.2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 第23-25页 |
2.2.1 核心做法 | 第23页 |
2.2.2 取得的核心成效 | 第23-24页 |
2.2.3 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案例描述 | 第25-32页 |
3.1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背景 | 第25页 |
3.2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 | 第25页 |
3.3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 第25-27页 |
3.3.1 政策体系 | 第25-26页 |
3.3.2 经费来源 | 第26页 |
3.3.3 硬软件设施 | 第26-27页 |
3.3.4 人力配置 | 第27页 |
3.4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具体举措 | 第27-30页 |
3.4.1 智能化紧急救援 | 第27-28页 |
3.4.2 专业的法律帮助 | 第28页 |
3.4.3 社区照顾 | 第28页 |
3.4.4 多形式活动 | 第28-29页 |
3.4.5 医疗康健 | 第29页 |
3.4.6 志愿者服务 | 第29页 |
3.4.7 生活上的物质补贴 | 第29-30页 |
3.5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取得的核心成效 | 第30页 |
3.6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典型性研究 | 第30-32页 |
3.6.1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广泛优势 | 第30页 |
3.6.2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三大要素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参与主体研究 | 第32-36页 |
4.1 参与主体目标研究 | 第32页 |
4.2 参与主体实施的措施研究 | 第32-34页 |
4.2.1 政府举措和资金帮助 | 第32-33页 |
4.2.2 家庭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撑 | 第33页 |
4.2.3 医生及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的融入 | 第33-34页 |
4.2.4 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 第34页 |
4.3 参与主体的效用研究 | 第34-36页 |
4.3.1 强化政府职责和资金投入 | 第34页 |
4.3.2 发挥家庭养老保障功能 | 第34页 |
4.3.3 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 第34-35页 |
4.3.4 为老人提供精神保障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政府供给机制研究 | 第36-40页 |
5.1 供给机制的目标研究 | 第36-37页 |
5.2 供给机制的措施研究 | 第37-39页 |
5.2.1 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制度建设 | 第37页 |
5.2.2 政府购买第三方提供的养老服务 | 第37页 |
5.2.3 补助和津贴 | 第37-38页 |
5.2.4 养老服务金卡 | 第38-39页 |
5.3 供给机制的效用研究 | 第39-40页 |
5.3.1 对建设老人服务体系的影响 | 第39页 |
5.3.2 有助于政府服务型职能的转变 | 第39页 |
5.3.3 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 | 第39-40页 |
第六章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研究 | 第40-42页 |
6.1 硬软件建设的目标研究 | 第40页 |
6.2 硬软件建设的措施研究 | 第40-41页 |
6.2.1 服务设施标准化 | 第40页 |
6.2.2 服务组织机构规范化 | 第40页 |
6.2.3 服务人员专业化 | 第40-41页 |
6.2.4 老年旅游业 | 第41页 |
6.3 硬软件建设的效用研究 | 第41-42页 |
6.3.1 提升服务质量 | 第41页 |
6.3.2 便于组织机构科学管理 | 第41页 |
6.3.3 为老人提供服务保障 | 第41-42页 |
第七章 锦江区龙舟社区养老服务的启示和建议 | 第42-46页 |
7.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 第42-43页 |
7.1.1 政府制定政策和调动民间资金及组织参与 | 第42页 |
7.1.2 健全家庭养老保障制度 | 第42页 |
7.1.3 创建医养融合的方式 | 第42页 |
7.1.4 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 | 第42-43页 |
7.2 推广社区养老服务政府供给机制保障 | 第43-45页 |
7.2.1 突出本地政府引导 | 第43页 |
7.2.2 扶持社会力量参与 | 第43-44页 |
7.2.3 创新服务模式 | 第44-45页 |
7.3 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融合 | 第45-46页 |
7.3.1 细化规范 | 第45页 |
7.3.2 全面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 | 第45页 |
7.3.3 设立服务人员的等级和评价机制 | 第45页 |
7.3.4 拓展智能硬件运用 | 第45-46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6-4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