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含风光互补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 | 第14-16页 |
1.2.1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概述 | 第14-15页 |
1.2.2 风光互补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风光互补发电可信容量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风电场与光伏电站的可靠性建模 | 第19-35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风电场可靠性建模 | 第19-27页 |
2.2.1 风速模型 | 第19-21页 |
2.2.2 风机输出功率模型 | 第21-22页 |
2.2.3 风电机组停运模型 | 第22-23页 |
2.2.4 算例分析 | 第23-27页 |
2.3 光伏电站可靠性建模 | 第27-30页 |
2.3.1 太阳辐照度建模 | 第27页 |
2.3.2 温度建模 | 第27-28页 |
2.3.3 光伏电池输出功率模型 | 第28页 |
2.3.4 算例分析 | 第28-30页 |
2.4 风光发电互补特性 | 第30-32页 |
2.4.1 风光发电输出功率互补性 | 第30-31页 |
2.4.2 风光发电输出功率的概率分布特性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3章 含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35-51页 |
3.1 概述 | 第35-36页 |
3.2 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基本知识 | 第36-37页 |
3.2.1 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第36页 |
3.2.2 元件的可靠性参数 | 第36-37页 |
3.3 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37-42页 |
3.3.1 蒙特卡洛模拟法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3.3.2 蒙特卡洛法分类 | 第38-40页 |
3.3.3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 | 第40-42页 |
3.4 含风光发电的发输电系统序贯蒙特卡洛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3.4.1 主要元件停运模型 | 第42-43页 |
3.4.2 负荷模型 | 第43页 |
3.4.3 潮流计算 | 第43页 |
3.5 含风光发电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流程 | 第43-45页 |
3.6 算例分析 | 第45-50页 |
3.6.1 风光发电的渗透率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6.2 风光发电接入节点位置的不同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3 风光同时接入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研究 | 第51-67页 |
4.1 概述 | 第51页 |
4.2 可信容量的定义 | 第51-54页 |
4.2.1 等效常规机组容量 | 第52-53页 |
4.2.2 等效载荷能力 | 第53-54页 |
4.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 | 第54-55页 |
4.4 可信容量的计算方法 | 第55-60页 |
4.4.1 二分法 | 第56-57页 |
4.4.2 弦截法 | 第57-58页 |
4.4.3 混合算法计算可信容量 | 第58-60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60-65页 |
4.5.1 混合算法的验证 | 第60-61页 |
4.5.2 风光装机容量配比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3 风光渗透率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4.5.4 所接入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信容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