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第27-30页 |
1 绪论 | 第30-6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0-33页 |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研究概况 | 第33-40页 |
1.2.1 永磁同步电动机概述 | 第33-35页 |
1.2.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 | 第35-39页 |
1.2.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1.3 无传感器控制研究概况 | 第40-63页 |
1.3.1 无传感器控制概述 | 第40-41页 |
1.3.2 转子位置检测技术分类 | 第41-57页 |
1.3.3 转子位置检测技术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 第57-6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63-68页 |
2 低转速下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 第68-106页 |
2.1 低速和静止位置检测的研究背景 | 第68-73页 |
2.1.1 三段式起动方法 | 第68-70页 |
2.1.2 低速和静止位置检测的研究意义 | 第70-71页 |
2.1.3 低速和静止位置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71-73页 |
2.2 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 | 第73-79页 |
2.2.1 电机的高频方程及坐标变换 | 第73-75页 |
2.2.2 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 | 第75-76页 |
2.2.3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 | 第76-77页 |
2.2.4 静止坐标系脉振高频注入法 | 第77-78页 |
2.2.5 旋转坐标系旋转高频注入法 | 第78-79页 |
2.3 转子永磁体极性的判别方法 | 第79-91页 |
2.3.1 基于饱和的判别方法 | 第79-86页 |
2.3.2 双向电流激励法 | 第86-87页 |
2.3.3 基于加速度的判别方法 | 第87-91页 |
2.4 复合的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 第91-104页 |
2.4.1 实现方式 | 第91-93页 |
2.4.2 控制模型 | 第93-94页 |
2.4.3 实验验证 | 第94-104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104-106页 |
3 全速度范围运行时转子位置检测 | 第106-156页 |
3.1 全速度范围转子位置检测研究背景 | 第106-111页 |
3.1.1 全速度范围转子位置检测的研究意义 | 第106-107页 |
3.1.2 全速度范围转子位置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07-111页 |
3.2 基于磁链观测的转子位置观测算法 | 第111-122页 |
3.2.1 电感矩阵和坐标变换 | 第111-113页 |
3.2.2 磁链观测原理 | 第113-118页 |
3.2.3 交轴电感与磁链观测误差的关系 | 第118-121页 |
3.2.4 仿真验证 | 第121-122页 |
3.3 独立旋转坐标系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 | 第122-137页 |
3.3.1 研究背景 | 第122-124页 |
3.3.2 实现方式 | 第124-126页 |
3.3.3 优缺点分析 | 第126-129页 |
3.3.4 实验验证 | 第129-137页 |
3.4 一种全速度段范围下的转子位置检测和控制方法 | 第137-155页 |
3.4.1 控制模型 | 第137-139页 |
3.4.2 考虑逆变器死区时间的定子磁链计算 | 第139-142页 |
3.4.3 基于虚拟磁链幅值的凸极模型和基波模型切换方法 | 第142-146页 |
3.4.4 实验验证 | 第146-155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155-156页 |
4 高转速下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 第156-202页 |
4.1 高转速下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背景 | 第156-159页 |
4.1.1 高转速下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意义 | 第156-157页 |
4.1.2 高转速下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研究现状 | 第157-159页 |
4.2 零电压矢量脉冲法和零电流矢量闭环法 | 第159-170页 |
4.2.1 零电压矢量单脉冲法 | 第160-163页 |
4.2.2 零电压矢量双脉冲法 | 第163-164页 |
4.2.3 零电压矢量多脉冲法 | 第164-167页 |
4.2.4 零电流矢量闭环法 | 第167-170页 |
4.3 电流幅值闭环型零电压矢量法 | 第170-190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170-171页 |
4.3.2 理论推导 | 第171-174页 |
4.3.3 误差分析和处理 | 第174-177页 |
4.3.4 仿真验证 | 第177-190页 |
4.4 复合的高转速下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 第190-200页 |
4.4.1 基本原理 | 第190-191页 |
4.4.2 磁链幅值统一后的电流幅值闭环型零电压矢量法 | 第191-192页 |
4.4.3 控制模型 | 第192-194页 |
4.4.4 实验验证 | 第194-200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200-202页 |
5 基于滑动平均的运行性能优化策略 | 第202-236页 |
5.1 基于滑动平均运行性能优化策略的研究背景 | 第202-204页 |
5.1.1 电机控制的部分性能优化问题 | 第202-203页 |
5.1.2 滑动平均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 第203-204页 |
5.2 滑动平均滤波器原理 | 第204-218页 |
5.2.1 滑动平均滤波器 | 第204-211页 |
5.2.2 串联补偿滑动滤波器 | 第211-214页 |
5.2.3 并联补偿滑动滤波器 | 第214-218页 |
5.3 固定采样间隔且固定采样深度滑动平均 | 第218-224页 |
5.3.1 原理 | 第218-220页 |
5.3.2 特性 | 第220-221页 |
5.3.3 性能对比 | 第221-224页 |
5.4 平均转速控制与电参数实时辨识 | 第224-234页 |
5.4.1 实验平台 | 第224-225页 |
5.4.2 平均转速控制 | 第225-231页 |
5.4.3 电参数实时辨识 | 第231-234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234-23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236-240页 |
参考文献 | 第240-266页 |
附录A 一台样机的异常直轴电感与电流关系曲线及转子极性判别 | 第266-274页 |
A.1 实验样机Motor B直轴电感与直轴电流的关系曲线 | 第266-268页 |
A.2 实验样机Motor B的转子永磁体极性判别 | 第268-270页 |
A.3 实验样机Motor B转子永磁体极性判别的DUR值比较 | 第270-274页 |
附录B 若干脉宽调制技术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 第274-310页 |
B.1 PWM基础 | 第274-280页 |
B.1.1 PWM概念 | 第274-275页 |
B.1.2 PWM载波比 | 第275页 |
B.1.3 PWM调制度和直流电压利用率 | 第275-277页 |
B.1.4 调制系数 | 第277-278页 |
B.1.5 电压空间矢量 | 第278-279页 |
B.1.6 可视化的调制策略表示方式 | 第279-280页 |
B.2 常规PWM | 第280-290页 |
B.2.1 连续PWM (CPWM)和不连续PWM (DPWM) | 第280-281页 |
B.2.2 SPWM和THIPWM | 第281-282页 |
B.2.3 SPWM和SVPWM | 第282-284页 |
B.2.4 DPWM | 第284-288页 |
B.2.5 零序电压 | 第288-289页 |
B.2.6 过调制 | 第289-290页 |
B.3 非常规PWM | 第290-299页 |
B.3.1 降共模电压PWM (RCMV-PWM) | 第290-296页 |
B.3.2 一种新型的直流母线开关PWM | 第296-299页 |
B.4 PWM性能对比 | 第299-307页 |
B.4.1 电流谐波 | 第299-300页 |
B.4.2 逆变器损耗 | 第300-301页 |
B.4.3 共模电压 | 第301-304页 |
B.4.4 共模电流 | 第304页 |
B.4.5 听觉噪音 | 第304-307页 |
B.5 本章总结 | 第307-308页 |
参考文献 | 第308-310页 |
索引 | 第310-31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18-3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