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2 多轴加工的发展简况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形状误差的检测与评价 | 第18-24页 |
2.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参数 | 第18-20页 |
2.1.1 与高度特性有关的参数 | 第18-20页 |
2.1.3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 | 第20页 |
2.2 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的选用 | 第20-22页 |
2.2.1 常用的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2.2.2 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的选用 | 第21-22页 |
2.3 形状误差的相关定义 | 第22页 |
2.4 形状误差检测方法的选用 | 第22-23页 |
2.4.1 形状误差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2.4.2 形状误差检测方法的选用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多轴铣削加工的刀具姿态控制与实验 | 第24-39页 |
3.1 刀具姿态的定义 | 第24-25页 |
3.2 刀具姿态对切削速度的影响 | 第25-39页 |
3.2.1 问题的简化 | 第25-26页 |
3.2.2 刀尖不参与切削的刀具姿态 | 第26-27页 |
3.2.3 采用正前倾角时的切削速度 | 第27-28页 |
3.2.4 采用负前倾角时的切削速度 | 第28-31页 |
3.2.5 采用负侧倾角时的切削速度 | 第31-32页 |
3.2.6 采用正侧倾角时的切削速度 | 第32-34页 |
3.2.7 以调整刀具姿态提高切削速度的一些建议 | 第34-35页 |
3.2.8 实验 | 第35-38页 |
3.2.9 本节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刀具姿态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39-48页 |
4.1 影响多轴加工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 第39-40页 |
4.2 刀具姿态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40-46页 |
4.2.1 刚性球刀的切削力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4.2.2 刀具姿态变化造成的切削速度改变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3 球刀刀具姿态变化时的切削力 | 第43-45页 |
4.2.4 球刀的刀具变形对切削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刀具姿态对残留高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刀具姿态的表面质量正交试验 | 第48-69页 |
5.1 实验目标和路径 | 第48页 |
5.2 含有正前倾角的四因素正交实验 | 第48-58页 |
5.2.1 正交实验的切削条件分析 | 第49-52页 |
5.2.2 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3 含有负前倾角的四因素实验 | 第58-63页 |
5.4 含有侧倾角的四因素实验 | 第63-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刀具姿态角对铣削加工形状精度的影响 | 第69-75页 |
6.1 基于定姿态角的四轴铣削加工刀具轨迹计算数学模型 | 第69-71页 |
6.2 基于定姿态角的四轴铣削加工实验 | 第71-74页 |
6.2.1 实验设计 | 第71-73页 |
6.2.2 自由曲面形状角度检测与分析 | 第73-7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件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