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0-15页 |
1.2.1 时域识别方法 | 第11-13页 |
1.2.2 频域识别方法 | 第13-14页 |
1.2.3 时频域识别方法 | 第14-15页 |
1.3 随机子空间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5-16页 |
1.4 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6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2章 随机子空间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37页 |
2.1 结构振动的状态空间模型 | 第19-23页 |
2.1.1 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 | 第20-21页 |
2.1.2 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模型 | 第21-22页 |
2.1.3 随机状态空间模型 | 第22-23页 |
2.2 随机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性质 | 第23-24页 |
2.3 SSI识别模态参数的实现过程 | 第24-36页 |
2.3.1 基于协方差的SSI方法 | 第24-31页 |
2.3.2 基于数据驱动的SSI方法(SSI-DATA) | 第31-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系统阶次的自动判别方法 | 第37-48页 |
3.1 奇异值跳跃法 | 第37-38页 |
3.2 稳定图法 | 第38-40页 |
3.3 系统阶次自动判别方法 | 第40-43页 |
3.3.1 计算频率、阻尼比下三角矩阵 | 第40-41页 |
3.3.2 计算模态置信因子 | 第41-42页 |
3.3.3 模态保证准则 | 第42-43页 |
3.3.4 系统阶次自动判别 | 第43页 |
3.4 系统阶次自动判别方法与其他两种定阶方法比较 | 第43-46页 |
3.4.1 奇异值跳跃方法识别结果 | 第43-45页 |
3.4.2 稳定图方法识别结果 | 第45-46页 |
3.4.3 系统阶次自动判别方法识别结果 | 第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 第48-74页 |
4.1 三跨连续梁桥模型模态参数识别 | 第48-58页 |
4.1.1 模态实验 | 第50-51页 |
4.1.2 模态参数识别结果 | 第51-57页 |
4.1.3 识别结果对比 | 第57-58页 |
4.2 滨州黄河大桥缩尺模型模态参数识别 | 第58-68页 |
4.2.1 缩尺模型ANSYS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59-63页 |
4.2.2 滨州黄河大桥缩尺模型模态试验 | 第63-65页 |
4.2.3 SSI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识别结果 | 第65-68页 |
4.3 平胜大桥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 第68-73页 |
4.3.1 平胜大桥概况 | 第68-69页 |
4.3.2 平胜大桥模态参数识别 | 第69-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