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5页 |
奥尔罕·帕慕克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帕慕克文化观的形成 | 第15-25页 |
第一节 帕慕克文化观形成的外在因素 | 第15-20页 |
一、昔日辉煌映照下的土耳其——历史因素 | 第15-17页 |
二、具有独特地理位置的土耳其——地理因素 | 第17-18页 |
三、宗教文化差异中的土耳其——宗教因素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帕慕克文化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东西方文明交融视阈中忧郁的沉思 | 第25-37页 |
第一节 西方现代性文明冲击下的“呼愁” | 第25-30页 |
一、神圣意义上的“呼愁” | 第26-27页 |
二、世俗意义上的“呼愁” | 第27-28页 |
三、西方现代性冲击下的“呼愁”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帕慕克对“呼愁”的认识与反思 | 第30-37页 |
第三章 东西方文明碰撞视阈中土耳其的混乱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多元文化背后社会的冲突与混乱 | 第37-45页 |
一、帕慕克小说中土耳其社会的冲突与矛盾 | 第38-43页 |
二、帕慕克小说中土耳其社会的混乱与谋杀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双重文明中爱情理想的缥缈与虚幻 | 第45-51页 |
一、《纯真博物馆》——凯末尔与芙颂的爱情 | 第45-47页 |
二、《我脑袋里的怪东西》——麦夫鲁特与萨米哈的爱情 | 第47-51页 |
第四章 东西方文明和解视阈中终极的追寻 | 第51-65页 |
第一节 东西方文明交汇下个体身份认同的诉求与困境 | 第51-54页 |
第二节 追寻他者中的自我 | 第54-65页 |
一、拉康镜像理论下自我的建构与重生 | 第55-57页 |
二、终极追寻后的“新人生”及意义 | 第57-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