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纳米粒子的药物负载和控释 | 第11-13页 |
1.2.1 药物控释系统及其优势 | 第11-12页 |
1.2.2 纳米药物载体的优势及种类 | 第12-13页 |
1.3 二氧化硅基复合纳米发光材料 | 第13-16页 |
1.3.1 有机染料复合纳米发光材料 | 第13-14页 |
1.3.2 量子点复合纳米发光材料 | 第14页 |
1.3.3 稀土复合纳米发光材料 | 第14-16页 |
1.4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材料 | 第16-18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介孔硅酸钙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 第20-32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2.2.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 | 第21页 |
2.2.3 发光介孔硅酸钙纳米球的制备 | 第21页 |
2.2.4 布洛芬的负载及缓释实验 | 第21-22页 |
2.2.5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2.3.1 样品的XRD图谱分析 | 第23页 |
2.3.2 样品的XPS图谱分析 | 第23-24页 |
2.3.3 样品的SEM和TEM图谱分析 | 第24-25页 |
2.3.4 样品的氮吸附/脱附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2.3.5 样品的发光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2.3.6 细胞毒性分析 | 第27-28页 |
2.3.7 样品的FT-IR图谱分析 | 第28-29页 |
2.3.8 样品的热重分析 | 第29-30页 |
2.3.9 样品的药物缓释过程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磁性介孔SiO_2/γ-Fe_2O_3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2-42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3.2.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 | 第33页 |
3.2.3 磁性介孔SiO_2/γ-Fe_2O_3复合纳米球的制备 | 第33页 |
3.2.4 万古霉素药物的负载和缓释实验 | 第33-34页 |
3.2.5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3.3.1 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磁性性质研究 | 第34-39页 |
3.3.2 体外细胞毒性分析 | 第39页 |
3.3.3 药物负载与缓释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