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8页 |
1.2.1 马铃薯主粮化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2.2 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2.3 食物营养效益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马铃薯产业及其主粮化的发展分析 | 第21-32页 |
2.1 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制约 | 第21-28页 |
2.1.1 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2-27页 |
2.1.2 中国马铃薯产业面临的制约因素 | 第27-28页 |
2.2 国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8-29页 |
2.3 马铃薯主粮化提出的目的意义 | 第29-31页 |
2.3.1 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30页 |
2.3.2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 第30-31页 |
2.3.3 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 | 第31页 |
2.4 马铃薯主粮化的目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马铃薯比较效益研究理论基础 | 第32-38页 |
3.1 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评价体系 | 第32-37页 |
3.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 第32-35页 |
3.1.2 综合评价理论方法 | 第35-37页 |
3.2 营养效益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经济、生态和社会比较效益实证研究 | 第38-55页 |
4.1 河北衡水:地下水漏斗区代表 | 第38-45页 |
4.1.1 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4.1.2 描述性分析 | 第39-41页 |
4.1.3 评价指标选取 | 第41页 |
4.1.4 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4.2 甘肃定西:西北干旱区代表 | 第45-52页 |
4.2.1 基本情况 | 第45-47页 |
4.2.2 描述性分析 | 第47-49页 |
4.2.3 评价指标选取 | 第49-50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3 广西南宁市:南方冬闲田有效利用区代表 | 第52-55页 |
4.3.1 基本情况 | 第52-53页 |
4.3.2 描述性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营养比较效益研究 | 第55-63页 |
5.1 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 第55-56页 |
5.2 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现状—以北京市为例 | 第56-57页 |
5.2.1 辐射范围 | 第56-57页 |
5.2.2 销售数量 | 第57页 |
5.3 马铃薯主粮产品营养价值评价 | 第57-61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57-58页 |
5.3.2 方法构建 | 第58-59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5.4 马铃薯主粮化提供的营养素总量 | 第61-63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3-6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