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偶氮染料的应用及其危害 | 第11页 |
1.2 偶氮染料处理技术 | 第11-14页 |
1.2.1 物理化学法 | 第11页 |
1.2.2 生物化学法 | 第11-14页 |
1.3 利用真、细菌联合处理偶氮染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4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14-15页 |
1.5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微生物群落解析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6-18页 |
1.6.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6.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高效偶氮染料降解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18-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偶氮染料浓度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偶氮染料降解真菌的驯化与分离 | 第20-21页 |
2.2.3 偶氮染料降解真菌的鉴定方法 | 第21-22页 |
2.2.4 菌株对多种偶氮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5页 |
2.3.1 菌株LH-F1的分离及鉴定 | 第22-23页 |
2.3.2 菌株LH-F1对不同偶氮染料的脱色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高效偶氮染料降解真菌的最优生长、降解条件考察及机理研究 | 第26-3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3.2.1 不同初始染料浓度对菌株LH-F1的生长及脱色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2 菌株LH-F1悬浮生长、固定化孢子降解及生长最优条件考察 | 第27-28页 |
3.2.3 菌株LH-F1对ARB的代谢途径推测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3.3.1 菌株LH-F1悬浮孢子生长及脱色ARB条件优化 | 第28-31页 |
3.3.2 菌株LH-F1固定化孢子脱色ARB的条件优化 | 第31-33页 |
3.3.3 菌株LH-F1对ARB的代谢途径推测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真菌强化活性污泥体系对ARB的降解脱色 | 第38-4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2.1 菌株LH-F1的富集培养、固定化及污泥的驯化 | 第40页 |
4.2.2 生物强化体系的建立及固定化真菌LH-F1接种量的优化 | 第40-41页 |
4.2.3 各反应体系的总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 第41页 |
4.2.4 各反应体系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4.3.1 固定化真菌LH-F1的包埋密度优化 | 第42-43页 |
4.3.2 固定化真菌LH-F1接种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3 各反应体系的PCR-DGGE指纹分析 | 第46-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真菌LH-F1强化BAF连续处理ARB废水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49-64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5.2.1 BAF的设计、构建及运行参数设定 | 第50-51页 |
5.2.2 BAF运行过程中MLSS、COD、OD600分析方法 | 第51页 |
5.2.3 污泥的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 | 第51页 |
5.2.4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 | 第51-5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5.3.1 BAF运行结果 | 第52-55页 |
5.3.2 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法) | 第55-56页 |
5.3.3 利用Miseq测序法解析微生物群落动态 | 第56-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A | 第72-73页 |
附录B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