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红色经典的电影改编与传播--以《林海雪原》等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红色经典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二、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选题研究的重点与价值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红色经典改编热潮成因——场域间的争夺战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主流话语场对文学场的介入 | 第14-17页 |
一、革命历史经典化的需要 | 第15-16页 |
二、革命话语“博物馆化”的需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民间话语场怀旧情绪的蔓延 | 第17-19页 |
一、历史断层带来“怀旧”热潮 | 第17-18页 |
二、借怀旧来演绎当下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经济场的暗合与支持 | 第19-22页 |
一、红色经典的商业“潜价值” | 第20页 |
二、寻求文化权力寻租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与传播的策略选择 | 第22-31页 |
第一节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与传播的市场策略 | 第22-24页 |
一、改编背后的市场化经营理念 | 第22-23页 |
二、改编后的形式与内容分离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与传播的观众定位 | 第24-27页 |
一、满足中老年观众的怀旧期待 | 第25-26页 |
二、满足青少年群体对现代影像语言的追求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与传播的文化策略 | 第27-31页 |
一、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符合政治需求 | 第28页 |
二、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契合时代审美需求 | 第28-29页 |
三、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凸显理性精神需求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叙事策略分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叙事维度 | 第31-33页 |
一、基于不同媒介的叙事差异,以电影的方式重述故事 | 第31-32页 |
二、基于电影自身的特点,实现多样化的审美转换 | 第32页 |
三、叙事角度随着媒介的转换而变换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情节设置 | 第33-36页 |
一、增加次要情节可以扩充故事容量 | 第34-35页 |
二、增加次要情节形成新的美学增长点 | 第35-36页 |
第三节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人物塑造 | 第36-40页 |
一、正面人物塑造符合艺术真实逻辑 | 第36-37页 |
二、反面人物塑造展现多重性格 | 第37-38页 |
三、中间人物塑造展示时代新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与传播的价值意义 | 第40-46页 |
第一节 激活强化当代人的时代记忆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电影类型化的探索与创新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独特传播形态对经典的再现和新的探索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