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基于草木灰修饰铁矿石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全球变暖与CO_2排放第11页
        1.1.2 CO_2减排技术第11-13页
        1.1.3 化学链燃烧技术第13-14页
    1.2 化学链燃烧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载氧体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第15-17页
        1.2.3 固体燃料的化学链燃烧实验第17-18页
        1.2.4 具有催化功能的载氧体化学链燃烧技术第18-20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1 研究目的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钾-钠共修饰铁矿石的还原-氧化反应特性研究第22-31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实验系统第22-24页
        2.2.1 实验样品制备第22-23页
        2.2.2 实验装置第23页
        2.2.3 实验步骤和工况第23-24页
        2.2.4 数据处理第24页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4-30页
        2.3.1 钾-钠负载量对载氧体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第24-25页
        2.3.2 反应温度对载氧体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2.3.3 载氧体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第26-27页
        2.3.4 载氧体的表征分析第27-30页
            2.3.4.1 载氧体物相组成分析第27-28页
            2.3.4.2 载氧体化学组成分析第28-29页
            2.3.4.3 载氧体微观形貌分析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草木灰干法修饰铁矿石的还原-氧化反应特性研究第31-41页
    3.1 前言第31页
    3.2 实验系统第31-33页
        3.2.1 实验样品制备第31-32页
        3.2.2 实验装置第32页
        3.2.3 实验步骤与工况第32-33页
        3.2.4 数据处理第33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3-40页
        3.3.1 干法煅烧对草木灰中碱(土)金属迁移影响第33-34页
        3.3.2 草木灰负载量对载氧体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第34-36页
        3.3.3 载氧体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第36-37页
        3.3.4 载氧体的表征分析第37-40页
            3.3.4.1 载氧体物相组成分析第37页
            3.3.4.2 载氧体比表面积分析第37-38页
            3.3.4.3 载氧体化学组成分析第38页
            3.3.4.4 载氧体微观形貌分析第38-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草木灰湿法修饰铁矿石的还原-氧化反应特性研究第41-48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实验系统第41-43页
        4.2.1 实验样品制备第41-42页
        4.2.2 实验装置第42页
        4.2.3 实验步骤与工况第42页
        4.2.4 数据处理第42-43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3-47页
        4.3.1 草木灰负载量对载氧体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4.3.2 载氧体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第44页
        4.3.3 载氧体的表征分析第44-47页
            4.3.3.1 载氧体物相组成分析第44-45页
            4.3.3.2 载氧体比表面积分析第45页
            4.3.3.3 载氧体化学组成分析第45-46页
            4.3.3.4 载氧体微观形貌分析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基于草木灰修饰铁矿石的煤化学链燃烧实验研究第48-54页
    5.1 前言第48页
    5.2 实验系统第48-50页
        5.2.1 实验样品制备第48页
        5.2.2 实验装置第48-49页
        5.2.3 实验步骤与工况第49-50页
        5.2.4 数据处理第50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0-53页
        5.3.1 草木灰对载氧体还原反应活性影响第50-51页
        5.3.2 反应温度对载氧体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5.3.3 载氧体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4-57页
    6.1 全文总结第54-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桑叶烘干机的工业设计研究
下一篇: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及优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