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三异丙苯氧化分解制间苯三酚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Contents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2.1 间苯三酚的性质 | 第17-18页 |
2.1.1 物理性质 | 第17-18页 |
2.1.2 化学性质 | 第18页 |
2.2 间三酚的应用 | 第18-22页 |
2.2.1 染料方面 | 第19页 |
2.2.2 抗氧作用 | 第19-20页 |
2.2.3 医药方面 | 第20-21页 |
2.2.4 其它方面 | 第21-22页 |
2.3 合成路线及工艺进展 | 第22-28页 |
2.3.1 三硝基甲苯法 | 第22-23页 |
2.3.2 三异丙苯法 | 第23-25页 |
2.3.3 氯代苯法 | 第25-26页 |
2.3.4 苯胺法 | 第26-28页 |
2.4 本论文计划采用的合成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1-46页 |
3.1 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35页 |
3.1.1 卟啉的合成及提纯 | 第33-35页 |
3.2 反应部分 | 第35-39页 |
3.2.1 第一步氧化反应 | 第36-37页 |
3.2.2 第二步氧化反应 | 第37-39页 |
3.2.3 分解与精制 | 第39页 |
3.3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9-46页 |
3.3.1 氧化产物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9-44页 |
3.3.2 间苯三酚的检测方法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第一步氧化反应 | 第46-71页 |
4.1 氧化反应催化剂的评价 | 第46-48页 |
4.2 添加甲醛共氧化的作用 | 第48-50页 |
4.3 反应器的比较 | 第50-52页 |
4.4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52-63页 |
4.4.1 引发剂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2 引发剂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3 pH值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8-61页 |
4.4.5 空气流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6 碱液浓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萃取余相的继续氧化 | 第63-64页 |
4.6 连续循环第一步氧化 | 第64-69页 |
4.7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第二步氧化反应 | 第71-79页 |
5.1 溶剂的选取 | 第71-72页 |
5.2 第二步氧化的工艺条件考察 | 第72-79页 |
5.2.1 H_2O_2浓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2 温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5.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4 H_2O_2加入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5.2.5 硫酸加入量的考查 | 第76页 |
5.2.6 H_2O_2加入方式 | 第76-77页 |
5.2.7 添加醇类溶剂的影响 | 第77-79页 |
第六章 分解与精制 | 第79-89页 |
6.1 分解 | 第79-85页 |
6.1.1 树脂催化的分解反应 | 第79-82页 |
6.1.2 硫酸催化分解 | 第82-85页 |
6.2 精制 | 第85-89页 |
6.2.1 NaOH浓度的影响 | 第86页 |
6.2.2 NaOH用量的考查 | 第86-87页 |
6.2.3 溶剂对精制的影响 | 第87页 |
6.2.4 溶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87-8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