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纳米金共振散射相关光谱及其应用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0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单分子检测技术第16-18页
        1.2.1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16页
        1.2.2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第16-18页
        1.2.3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第18页
        1.2.4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第18页
    1.3 荧光相关光谱技术第18-25页
        1.3.1 浓度的测定第20页
        1.3.2 平动扩散与转动扩散研究第20-21页
        1.3.3 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第21-22页
        1.3.4 生物分子构型的变化第22-23页
        1.3.5 活细胞研究第23-24页
        1.3.6 核酸研究第24页
        1.3.7 疾病诊断第24-25页
        1.3.8 高通量筛选第25页
    1.4 单分子探针简介第25-27页
        1.4.1 荧光染料第25-26页
        1.4.2 无机纳米量子点第26-27页
    1.5 光散射技术第27-30页
        1.5.1 共振散射光谱第28-29页
        1.5.2 动态光散射第29-30页
    1.6 纳米金简介第30-39页
        1.6.1 纳米金的合成与修饰方法第31-32页
        1.6.2 纳米金的光学性质第32-34页
        1.6.3 纳米金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第34-37页
        1.6.4 纳米金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第37-39页
    1.7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第39-40页
    1.8 参考文献第40-50页
第二章 共振散射光相关光谱的原理及系统的构建第50-74页
    2.1 引言第50页
    2.2 散射光相关光谱的原理第50-57页
        2.2.1 散射光相关光谱理论的基础第50-51页
        2.2.2 纳米粒子的Mie 散射理论第51-52页
        2.2.3 纳米粒子散射自相关函数第52-57页
    2.4 散射相关光谱系统的构建第57-59页
        2.4.1 主要部件第57-58页
        2.4.2 仪器结构第58-59页
    2.5 散射光相关光谱系统性能的表征第59-72页
        2.5.1 检测的体积确定第60-62页
        2.5.2 激光能量对共焦体积的影响第62-63页
        2.5.3 金纳米粒子共振散射相关光谱第63-65页
        2.5.4 粒径对共振散射相关光谱的影响第65-66页
        2.5.5 粘度对纳米金散射相关光谱的影响第66-67页
        2.5.6 激光强度对纳米金扩散的影响第67-68页
        2.5.7 金纳米粒子浓度的测定第68-72页
    2.6 本章小结第72页
    2.7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三章 金纳米粒子共振散射相关光谱第74-96页
    3.1 引言第74-75页
    3.2 实验部分第75-79页
        3.2.1 化学试剂与仪器第75页
        3.2.2 纳米金粒子的合成第75-76页
        3.2.3 金纳米棒的合成第76页
        3.2.4 透射电镜样品的处理第76-78页
        3.2.5 样品的电镜结果第78页
        3.2.6 散射光相关光谱实验方法第78页
        3.2.8 紫外可见光光谱测定及共振散射光谱的测定第78-7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9-92页
        3.3.1 纳米金粒子的平动扩散第79-80页
        3.3.2 纳米金粒子的转动扩散第80-81页
        3.3.3 激光波长对转动扩散的影响第81-85页
        3.3.4 纳米粒子形状对转动扩散的影响第85-88页
        3.3.5 孔径对转动扩散与平动扩散的影响第88-89页
        3.3.6 金纳米粒径的表征第89-92页
    3.4 本章总结第92-93页
    3.5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四章 共振光散射相关光谱用于核酸杂交检测第96-112页
    4.1 引言第96-98页
    4.2 实验部分第98-100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98页
        4.2.2 纳米金粒子的合成第98-99页
        4.2.3 寡核苷酸的前处理第99页
        4.2.4 寡核苷酸修饰纳米金的表面第99-100页
        4.2.5 以纳米金为探针的DNA 杂交第10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9页
        4.3.1 金纳米探针的选择第100-101页
        4.3.2 巯基寡聚核苷酸修饰纳米金的表征第101-105页
        4.3.4 纳米金在杂交过程中共振散射光谱实验第105-106页
        4.3.5 单个碱基错配杂交实验第106-107页
        4.3.6 半定量实验第107-109页
    4.4 本章总结第109-110页
    4.5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第五章 共振光散射相关光谱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第112-130页
    5.1 引言第112-114页
    5.2 实验部分第114-117页
        5.2.1 化学试剂与仪器第114页
        5.2.2 纳米金的合成第114-115页
        5.2.3 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纯化第115-116页
        5.2.4 生物素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胶体金方法第116-117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7-127页
        5.3.1 辣根过氧化酶生物素偶联纳米金颗粒第117-119页
        5.3.2 胶体金修饰的HRP-Biotin 与链霉亲和素反应最佳pH 值第119-121页
        5.3.3 链霉亲和素的浓度对纳米金聚集的影响第121-124页
        5.3.4 胶体金聚集反应动力学过程第124-127页
    5.4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5.5 参考文献第128-13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6.1 结论第130-131页
    6.2 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岸桥机械动态特征信息的数据挖掘与状态识别
下一篇: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复合材料圆柱壳结构屈曲和后屈曲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