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毛蛋白的端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与缩略词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1.1 相变材料 | 第13-15页 |
1.1.1 概述 | 第13-14页 |
1.1.2 相变材料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 相变微胶囊 | 第15-22页 |
1.2.1 壁材的特点与种类 | 第15-16页 |
1.2.2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1.2.3 相变微胶囊的应用研究 | 第18-20页 |
1.2.4 相变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5 相变微胶囊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1.3 调温纺织品概述 | 第22-28页 |
1.3.1 调温纺织品概念 | 第22-23页 |
1.3.2 调温纺织品的作用机理 | 第23页 |
1.3.3 调温纺织品的制备工艺 | 第23-26页 |
1.3.4 调温纺织品的应用 | 第26-28页 |
1.4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 第28-30页 |
1.4.1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方法 | 第28-29页 |
1.4.2 羊毛角蛋白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与创新点 | 第30-32页 |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1页 |
1.5.3 课题的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2-40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2-3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3 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1 原料预处理 | 第33-34页 |
2.3.2 合成装置示意图 | 第34页 |
2.3.3 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工艺 | 第34页 |
2.4 羊毛角蛋白溶液的提取工艺 | 第34-35页 |
2.5 含毛蛋白聚氨酯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 第35-36页 |
2.6 调温纺织品的制备 | 第36页 |
2.7 测试与表征 | 第36-40页 |
2.7.1 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2.7.2 角蛋白含量的表征 | 第36-37页 |
2.7.3 粒径分布 | 第37页 |
2.7.4 微观形貌 | 第37页 |
2.7.5 化学结构 | 第37页 |
2.7.6 芯材包覆率 | 第37页 |
2.7.7 微胶囊化产率 | 第37-38页 |
2.7.8 形变性能 | 第38页 |
2.7.9 耐热性能 | 第38页 |
2.7.10 循环稳定性 | 第38页 |
2.7.11 抗渗透性 | 第38页 |
2.7.12 调温性能 | 第38页 |
2.7.13 透气性能 | 第38-39页 |
2.7.14 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58页 |
3.1 预聚体的制备 | 第40-42页 |
3.1.1 预聚体合成单体配比计算 | 第40页 |
3.1.2 预聚反应时间、温度对NCO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 羊毛角蛋白的溶解率及红外表征 | 第42-43页 |
3.2.1 羊毛角蛋白的溶解率和提取率 | 第42页 |
3.2.2 角蛋白的红外光谱测定及分析 | 第42-43页 |
3.3 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43-47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43-44页 |
3.3.2 乳化剂用量 | 第44-45页 |
3.3.3 芯壁比的研究 | 第45-46页 |
3.3.4 交联剂用量 | 第46-47页 |
3.3.5 制备微胶囊的优化工艺 | 第47页 |
3.4 聚氨酯相变微胶囊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 第47-54页 |
3.4.1 粒度及其分布 | 第48页 |
3.4.2 微观形貌及形变性表征 | 第48-49页 |
3.4.3 红外谱图分析 | 第49-50页 |
3.4.4 包覆率 | 第50-51页 |
3.4.5 耐热稳定性 | 第51-52页 |
3.4.6 循环稳定性 | 第52-53页 |
3.4.7 抗渗透性 | 第53页 |
3.4.8 本节小结 | 第53-54页 |
3.5 调温棉织物的性能研究 | 第54-57页 |
3.5.1 表面形态 | 第54-55页 |
3.5.2 调温性能 | 第55页 |
3.5.3 透气性能 | 第55-56页 |
3.5.4 力学性能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