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7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1.2.1 反渗透膜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1.2.2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工艺 | 第18-22页 |
1.2.3 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改性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3 耐氯性聚酰胺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 | 第25-45页 |
1.3.1 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氯化机理研究早期历史 | 第26-32页 |
1.3.2 聚酰胺反渗透膜氯化降解与其性能演化关系 | 第32-37页 |
1.3.3 耐氯性反渗透膜的发展 | 第37-45页 |
1.4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47-52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47-4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48-50页 |
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8页 |
2.2.2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8页 |
2.2.3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8-49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9页 |
2.2.5 膜的表面接触角分析 | 第49页 |
2.2.6 Zeta电位测定仪 | 第49页 |
2.2.7 离子色谱分析仪 | 第49页 |
2.2.8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49-50页 |
2.3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 | 第50页 |
2.4 反渗透膜分离性能评价 | 第50-51页 |
2.5 标准曲线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甲醛/磷酸还原-戊二醛交联法制备耐氯性聚酰胺膜 | 第52-66页 |
3.1 前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 | 第52页 |
3.2.2 聚酰胺反渗透膜的还原处理 | 第52-53页 |
3.2.3 酰胺N-羟甲基化聚酰胺膜的戊二醛交联 | 第53-54页 |
3.2.4 膜的活性氯处理 | 第54页 |
3.2.5 膜的分离性能测试 | 第54页 |
3.2.6 膜的表征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3.3.1 甲醛/磷酸还原和戊二醛交联对膜性质的影响 | 第54-60页 |
3.3.2 膜的耐氯性能研究 | 第60-64页 |
3.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表面修饰双甘氨肽聚酰胺膜制备及其可逆氯化调控 | 第66-81页 |
4.1 前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9页 |
4.2.1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 | 第67页 |
4.2.2 聚酰胺分离层表面的羧基化后处理 | 第67页 |
4.2.3 双甘氨肽接枝反应 | 第67-68页 |
4.2.4 膜的活性氯处理 | 第68页 |
4.2.5 膜氯化后的弱碱性还原 | 第68-69页 |
4.2.6 膜分离性能测试 | 第69页 |
4.2.7 膜的表征 | 第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4.3.1 接枝反应对膜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2 膜的耐氯性能研究 | 第70-79页 |
4.4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耐氯性聚酰胺-纳米聚吡咯混合基质反渗透膜 | 第81-101页 |
5.1 前言 | 第81-8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5.2.1 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82-83页 |
5.2.2 聚酰胺-纳米聚吡咯混合基质反渗透膜的制备 | 第83页 |
5.2.3 纳米颗粒与膜的活性氯处理和还原剂处理 | 第83-84页 |
5.2.4 膜的反渗透性能测试 | 第84页 |
5.2.5 纳米颗粒与膜的表征 | 第8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9页 |
5.3.1 聚吡咯纳米粒子的SEM表征 | 第84-85页 |
5.3.2 不同反应相掺杂的纳米改性聚酰胺膜性质 | 第85-91页 |
5.3.3 膜接触角分析 | 第91-92页 |
5.3.4 聚酰胺膜TEM分析 | 第92-93页 |
5.3.5 膜耐氯能力的可再生性实验 | 第93-94页 |
5.3.6 氯化处理膜表面形貌SEM表征 | 第94-96页 |
5.3.7 不同处理条件下PPy纳米颗粒的XPS分析 | 第96-97页 |
5.3.8 氯化聚酰胺膜的XPS分析 | 第97-98页 |
5.3.9 聚吡咯纳米颗粒强化耐氯性机理 | 第98-99页 |
5.4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18-冠-6/KOH催化制备商通量聚酰胺反渗透膜及其耐氯表面接枝改性 | 第101-113页 |
6.1 前言 | 第101-10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3-104页 |
6.2.1 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 | 第103页 |
6.2.2 膜的双甘氨肽表面修饰处理 | 第103页 |
6.2.3 膜的活性氯处理 | 第103页 |
6.2.4 膜反渗透分离性能测试 | 第103-104页 |
6.2.5 膜的表征 | 第10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1页 |
6.3.1 KOH/18-crown-6复合催化剂对膜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9页 |
6.3.2 缚酸剂添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6.3.3 双甘氨肽表面接枝修饰强化膜的耐氯性 | 第110-111页 |
6.4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7.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13-11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4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7页 |
作者简介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