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3页 |
1.2.1 关于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1.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1.2.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页 |
1.2.2 关于政策执行偏差研究 | 第11-13页 |
1.2.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2页 |
1.2.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 预期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及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2.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的相关界定 | 第15-16页 |
2.1.1 生物技术产业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产业政策的界定和理论 | 第15-16页 |
2.2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 | 第16-18页 |
2.3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内容 | 第18-19页 |
2.3.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3.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内容 | 第19页 |
2.4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概述 | 第19-22页 |
2.4.1 政策执行理论 | 第19-20页 |
2.4.2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内涵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 第22-30页 |
3.1 当前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 | 第22-23页 |
3.1.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替代式政策执行 | 第22页 |
3.1.2“阳奉阴违,敷衍了事”——象征式政策执行 | 第22页 |
3.1.3“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选择式政策执行 | 第22-23页 |
3.1.4“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照搬式政策执行 | 第23页 |
3.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 | 第23-30页 |
3.2.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本身的缺陷 | 第24-25页 |
3.2.1.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 第24页 |
3.2.1.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辐射范围太广 | 第24-25页 |
3.2.1.3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配套机制不完善 | 第25页 |
3.2.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主体的问题 | 第25-27页 |
3.2.2.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欠缺 | 第25页 |
3.2.2.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组织沟通协调不畅 | 第25-26页 |
3.2.2.3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主体间利益博弈问题 | 第26-27页 |
3.2.3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目标群体的原因 | 第27-28页 |
3.2.3.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目标群体具有复杂性 | 第27页 |
3.2.3.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感 | 第27-28页 |
3.2.4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体制的原因 | 第28-30页 |
3.2.4.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监督不力 | 第28页 |
3.2.4.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 第28-29页 |
3.2.4.3 缺乏相关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的法律法规 | 第29-30页 |
第4章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及执行经验 | 第30-35页 |
4.1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4.1.1 产业规模 | 第30-31页 |
4.1.2 产业发展特征 | 第31-32页 |
4.2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 第32-33页 |
4.3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经验 | 第33-35页 |
第5章 矫正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 第35-43页 |
5.1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制定层面 | 第35-36页 |
5.1.1 加强对生物技术产业的科学研究 | 第35页 |
5.1.2 构建合理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可操作性 | 第35-36页 |
5.1.3 完善生物技术产业政策配套体系 | 第36页 |
5.2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主体层面 | 第36-39页 |
5.2.1 提高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者素质 | 第37页 |
5.2.2 畅通政策执行组织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 第37-38页 |
5.2.3 建立政策执行主体间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 | 第38-39页 |
5.3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目标层面 | 第39-40页 |
5.3.1 加强目标群体对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的认同感 | 第39页 |
5.3.2 提倡目标群体的积极参与 | 第39-40页 |
5.4 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体制层面 | 第40-43页 |
5.4.1 健全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的监督系统 | 第40-41页 |
5.4.2 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41页 |
5.4.3 完善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执行的法律法规 | 第41-43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