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1 配件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配件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3 配件库存管理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配件库存管理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2.1 库存管理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库存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 第18-19页 |
2.1.2 库存管理的成本结构 | 第19-20页 |
2.2 配件库存管理 | 第20-21页 |
2.2.1 配件的概念和重要性 | 第20-21页 |
2.2.2 配件库存管理的特征 | 第21页 |
2.3 库存管理模式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动车组配件需求分析 | 第24-50页 |
3.1 动车组配件的特殊性分析 | 第24-27页 |
3.1.1 动车组检修体制的特征 | 第24-26页 |
3.1.2 动车组配件的特征 | 第26-27页 |
3.2 动车组配件的需求趋势分析 | 第27-29页 |
3.3 动车组配件消耗量 | 第29-40页 |
3.3.1 动车组配件消耗量核算方法 | 第30-32页 |
3.3.2 北京南动车所运用检修配件消耗量 | 第32-35页 |
3.3.3 北京动车段四级检修配件消耗量 | 第35-39页 |
3.3.4 北京动车段配件消耗量分析 | 第39-40页 |
3.4 动车组配件需求预测实例 | 第40-49页 |
3.4.1 选用ARIMA模型对连续型配件需求预测 | 第41-45页 |
3.4.2 选用GM(1,1)模型对间断型配件需求预测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动车组配件多因素综合分类 | 第50-63页 |
4.1 现行动车组配件分类状况分析 | 第50-52页 |
4.2 传统库存配件分类方法及评价 | 第52-56页 |
4.2.1 ABC分类 | 第52-55页 |
4.2.2 四象限分类 | 第55-56页 |
4.3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多因素综合分类 | 第56-60页 |
4.4 动车组配件综合分类的实施 | 第60-62页 |
4.4.1 北京南动车所运用检修配件综合分类结果 | 第60-61页 |
4.4.2 北京动车段四级检修配件综合分类结果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动车组配件库存管理策略与发展建议 | 第63-77页 |
5.1 配件库存服务水平与安全库存量 | 第63-64页 |
5.2 动车组配件库存管理策略适用性分析 | 第64-65页 |
5.3 库存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 第65-75页 |
5.3.1 一类配件库存管理策略及应用 | 第65-68页 |
5.3.2 二类配件库存管理策略及应用 | 第68-71页 |
5.3.3 三类配件最优入库时间策略及应用 | 第71-75页 |
5.4 北京动车段配件库存管理建议及对策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A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