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和发展方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交通肇事罪的发展历程和构成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一、1979 年刑法规定 | 第11页 |
二、1997 年新刑法规定 | 第11-12页 |
三、2000 年《解释》 | 第12页 |
四、2004 年《道路交通安全法》 | 第12页 |
五、2011 年第八次刑法修正案 | 第12页 |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 | 第12-18页 |
一、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 第12-15页 |
二、交通肇事罪的客体 | 第15页 |
三、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 | 第15-16页 |
四、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比较两起案件审视交通肇事罪的缺陷 | 第18-26页 |
第一节 “胡斌飙车案”与“孙伟铭案”凸显法律困境 | 第18-20页 |
一、杭州“胡斌飙车案” | 第18页 |
二、成都“孙伟铭案” | 第18-19页 |
三、两起案件相较产生的法律尴尬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之立法缺陷 | 第20-26页 |
一、未能反映交通肇事中的间接故意 | 第20-21页 |
二、没有突出醉酒驾车的严重危害性 | 第21-22页 |
三、未能反映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恶劣性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境外交通犯罪立法经验 | 第26-30页 |
第一节 重罚故意交通肇事行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醉酒驾车单独入刑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成为一罪 | 第28页 |
第四节 规定交通危险犯罪 | 第28-29页 |
第五节 将逃避救助等义务规定入刑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交通肇事罪的完善方向 | 第30-41页 |
第一节 细化交通肇事相关罪名的法学构想 | 第30-36页 |
一、细化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二、细化罪名的原则 | 第32-33页 |
三、细化罪名和刑罚的发展趋向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规定危险驾驶罪的意义及必要性 | 第36-38页 |
一、危险驾驶罪规定内容 | 第36页 |
二、设立危险驾驶罪意义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肇事逃逸的罪名合理性 | 第38-40页 |
一、交通肇事逃逸罪符合犯罪构成理论 | 第38-39页 |
二、设肇事逃逸罪符合立法初衷 | 第39页 |
三、交通肇事罪符合罪刑相当的刑法原则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区分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条件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