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成分说还是类型说?--对外周目标激活返回抑制通路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前言第10-16页
    1.1 返回抑制的发现及意义第10页
    1.2 返回抑制的研究范式第10-11页
    1.3 返回抑制的机制第11-13页
        1.3.1 返回抑制的输入理论第11-12页
        1.3.2 返回抑制的输出理论第12-13页
    1.4 两种派别的争论第13-16页
2 问题提出第16-22页
    2.1 研究目的第19页
    2.2 研究假设第19-22页
3 实验研究第22-34页
    3.1 实验一:不同SOA条件下产生的IOR比较第22-25页
        3.1.1 实验目的第22页
        3.1.2 实验设计第22页
        3.1.3 实验被试第22页
        3.1.4 实验材料和程序第22-23页
        3.1.5 实验结果第23-25页
        3.1.6 讨论第25页
    3.2 实验二:分离眼跳反应中的注意成分第25-30页
        3.2.1 实验目的第25-26页
        3.2.2 实验设计第26页
        3.2.3 实验被试第26页
        3.2.4 实验材料和程序第26-28页
        3.2.5 实验结果第28-29页
        3.2.6 讨论第29-30页
    3.3 实验三:手动反应条件下的IOR成分分析第30-34页
        3.3.1 实验目的第30页
        3.3.2 实验设计第30页
        3.3.3 实验被试第30页
        3.3.4 实验材料和程序第30-31页
        3.3.5 实验结果第31-32页
        3.3.6 讨论第32-34页
4 讨论与结论第34-36页
    4.1 中央注视点的利与弊第34页
    4.2 FOE效应能否增大返回抑制效应量?第34-35页
    4.3 手动反应条件是否激活两条通路?第35-36页
5 总结论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管系统SessionServer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警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