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稻壳灰中二氧化硅的利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0页
    1.1 概述第11页
    1.2 稻壳第11-13页
    1.3 稻壳灰第13-17页
        1.3.1 稻壳灰的成分第13页
        1.3.2 稻壳灰的颜色第13-14页
        1.3.3 稻壳灰的结构第14-15页
        1.3.4 稻壳灰的用途第15-17页
    1.4 二氧化硅第17-20页
        1.4.1 二氧化硅简介第17-18页
        1.4.2 二氧化硅的制备第18-19页
        1.4.3 二氧化硅的应用第19-20页
    1.5 偏硅酸钠第20-22页
        1.5.1 偏硅酸钠简介第20-21页
        1.5.2 偏硅酸钠的应用第21-22页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0页
第2章 水溶性二氧化硅制备工艺研究第30-43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原理第30-32页
        2.2.1 模数的测定第30-32页
        2.2.2 二氧化硅溶出率的测定第32页
    2.3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3.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2-33页
        2.3.2 二氧化硅的溶出反应第33页
        2.3.3 样品的表征第33-3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2.4.1 稻壳灰成分第34-35页
        2.4.2 固液比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第35页
        2.4.3 溶出时间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第35-36页
        2.4.4 溶出温度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第36-37页
        2.4.5 NaOH 浓度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第37-38页
        2.4.6 XRD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2.4.7 红外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3章 溶液结晶法制备偏硅酸钠的研究第43-59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原理第43页
    3.3 实验部分第43-46页
        3.3.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3-45页
        3.3.2 实验方法第45页
        3.3.3 样品的表征第45-46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6-57页
        3.4.1 固含量对偏硅酸钠晶体的影响第46页
        3.4.2 溶液模数对偏硅酸钠晶体的影响第46-47页
        3.4.3 晶种的加入对偏硅酸钠晶体的影响第47-48页
        3.4.4 结晶温度对偏硅酸钠晶体的影响第48页
        3.4.5 XRD 分析结果第48-52页
        3.4.6 Fe 含量分析结果第52-53页
        3.4.7 白度分析结果第53-54页
        3.4.8 晶体的微观及宏观结构第54-55页
        3.4.9 热性能分析结果第55-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第4章 稻壳灰综合应用的最新进展第59-95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稻壳灰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第59-66页
    4.3 稻壳灰作为二氧化硅的来源第66-71页
    4.4 稻壳灰作为一种吸附剂第71-77页
        4.4.1 稻壳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第71-75页
        4.4.2 稻壳灰对油的吸附第75-76页
        4.4.3 稻壳灰对 SO_2的吸附第76页
        4.4.4. 稻壳灰对其他物质的吸附第76-77页
    4.5 使用稻壳灰同时制备二氧化硅和活性炭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9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冷原子在光阱中的隧穿行为
下一篇:Fe(Ⅱ)对钢铁腐蚀产物催化相转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