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1 白介素 1 家族概述 | 第18-19页 |
2 白介素 1 家族激动剂 | 第19-22页 |
3 白介素 1 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4 IL-1 与 IL-1Ra 的平衡对疾病的影响 | 第24-26页 |
5 IL-1β及 IL-1Ra 在布鲁氏菌病诊断的应用 | 第26-27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27-28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8-98页 |
第1章 绵羊 IL-1Β全长 CDNA 克隆、表达及分子特性分析 | 第28-54页 |
1.1 材料 | 第28-32页 |
1.2 方法 | 第32-40页 |
1.2.1 绵羊白介素 1β全长 cDNA 的克隆 | 第32-34页 |
1.2.1.1 绵羊外周血总 RNA 提取 | 第32页 |
1.2.1.2 逆转录 | 第32页 |
1.2.1.3 巢式 PCR | 第32-33页 |
1.2.1.4 PCR 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33页 |
1.2.1.5 目的基因与 pMD18-T 载体连接 | 第33页 |
1.2.1.6 重组质粒转入 E. coli DH5α 感受态 | 第33页 |
1.2.1.7 阳性重组质粒的菌液 PCR 验证 | 第33-34页 |
1.2.1.8 菌株的保存 | 第34页 |
1.2.1.9 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4页 |
1.2.2 绵羊 IL-1β原核表达 | 第34-37页 |
1.2.2.1 IL-1β开放阅读框的克隆 | 第34-35页 |
1.2.2.2 PCR 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35页 |
1.2.2.3 pMD-18T-IL-1β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5页 |
1.2.2.4 重组质粒 pMD-18T-IL-1β转化 DH5α 感受态 | 第35页 |
1.2.2.5 转化 DH5α 后 PCR 鉴定 | 第35页 |
1.2.2.6 菌种保存 | 第35页 |
1.2.2.7 重组质粒 pMD-18T-IL-1β的测序验证 | 第35-36页 |
1.2.2.8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 pET-30a-IL-1β构建 | 第36页 |
1.2.2.9 绵羊 IL-1β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36页 |
1.2.2.10 重组蛋白绵羊 IL-1β的诱导表达 | 第36-37页 |
1.2.3 重组蛋白 orIL-1β的纯化 | 第37-39页 |
1.2.4 绵羊 IL-1β的分子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1.3 结果 | 第40-51页 |
1.3.1 绵羊白介素 1β全长 cDNA 克隆 | 第40-42页 |
1.3.2 绵羊 IL-1β表达与纯化 | 第42-44页 |
1.3.3 绵羊 IL-1β分子特性分析 | 第44-51页 |
1.4 讨论 | 第51-53页 |
1.4.1 真核生物 mRNA 特征及 5/RACE 的选择 | 第51页 |
1.4.2 IL-1β分子信息学分析 | 第51-52页 |
1.4.3 IL-1β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 第52-53页 |
1.4.3.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52页 |
1.4.3.2 重组蛋白 orIL-1β生物学活性分析 | 第52页 |
1.4.3.3 可溶性重组蛋白 orIL-1β的应用前景 | 第52-53页 |
1.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2章 IL-1RA 全长CDNA 序列克隆、原核表达及分子特性分析 | 第54-69页 |
2.1 材料 | 第54-55页 |
2.2 方法 | 第55-56页 |
2.3 结果 | 第56-66页 |
2.4 讨论 | 第66-67页 |
2.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3章 绵羊 IL-1β及 IL-1R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69-80页 |
3.1 材料 | 第69-70页 |
3.2 方法 | 第70-75页 |
3.3 结果 | 第75-77页 |
3.4 讨论 | 第77-79页 |
3.5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绵羊白介素 1Β及其受体拮抗因子差异表达特性分析 | 第80-98页 |
4.1 材料 | 第80-81页 |
4.2 方法 | 第81-87页 |
4.3 结果 | 第87-94页 |
4.4 讨论 | 第94-97页 |
4.5 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导师简介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