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研究方法论文--针灸用器械与仪器论文

基于临床应用的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和智能设备研发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7-13页
引言第13-25页
    1 选题背景第13-21页
        1.1 循证医学背景下针灸诊疗模式向“循证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13-17页
            1.1.1 古代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维模式特点第13-14页
            1.1.2 循证医学背景下,现代针灸诊疗模式正往证据模式转变第14-15页
            1.1.3 如何将现有证据研究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为目前面临的难题第15-16页
            1.1.4 循证针灸学证据规范第16-17页
        1.2 转化医学研究证据的双向流模式为针灸证据有效利用提出新思路第17-18页
        1.3 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为针灸证据采集和转化利用带来契机第18-19页
        1.4 现有的针灸系统和设备难以实现证据的有效转化应用第19-21页
            1.4.1 现有的针灸诊疗系统难以实现证据的有效转化应用第19-20页
            1.4.2 现有的针灸诊疗设备难以实现证据的有效转化应用第20-21页
        1.5 新形势下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1页
    2 研究思路第21-22页
    3 研究意义第22-23页
        3.1 有利于使针灸诊疗向循证模式转变,提高临床服务水平第22页
        3.2 促进针灸学科的信息化建设第22-23页
        3.3 有利于促进针灸学科的科研和理论的发展第23页
        3.4 有利于推动针灸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针灸产业化发展第23页
    4 论文总体结构第23-25页
第一部分 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和设备的临床需求问卷调查第25-42页
    1 调查目的第25页
    2 调查对象第25页
    3 方法第25-27页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组成第25-26页
        3.2 问卷发放第26页
        3.3 数据录入与整理第26页
        3.4 数据分析第26-27页
    4 调查结果第27-40页
        4.1 发放和回收情况第27页
        4.2 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第27-28页
        4.3 关于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及设备的具体看法第28-40页
            4.3.1 临床针灸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参考的证据第28-30页
            4.3.2 关于针灸临床与决策系统第30-33页
            4.3.3 关于针灸临床与针灸诊疗仪第33-36页
            4.3.4 关于针灸临床与循证针灸诊疗系统和硬件一体化设备第36-40页
    5 小结第40-42页
第二部分 循证针灸诊疗系统的研发第42-124页
    1 研发目的第42页
    2 总体框架设计第42-52页
        2.1 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第42-43页
        2.2 设计需求分析第43-45页
            2.2.1 功能基本需求第43-44页
            2.2.2 系统性能基本需求第44-45页
        2.3 设计参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第45页
        2.4 循证针灸诊疗系统的基本框架机构第45-46页
        2.5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第46-52页
            2.5.1 中医电子病历文本挖掘第46-47页
            2.5.2 基于循证医学对照研究理论进行中医辨证进行数据挖掘的技术路线第47-48页
            2.5.3 基于OLAP/Graph OLAP技术的多维度频次统计进行数据仓库的构建和穴位处方的挖掘第48-51页
            2.5.4 基于lifelong learning机器学习方法的名老中医行医规律挖掘第51页
            2.5.5 针灸循证数据挖掘算法构件化的技术路线第51-52页
    3 循证针灸诊疗系统的设计及实现第52-123页
        3.1 循证针灸诊疗系统的功能框图第52页
        3.2 数据加工与管理平台第52-64页
            3.2.1 古今针灸处方信息管理第53-56页
            3.2.2 针灸知识库第56-64页
        3.3 信息检索平台第64-66页
            3.3.1 古代针灸处方信息检索第64-65页
            3.3.2 现代针灸处方信息检索第65-66页
        3.4 古今针灸处方数据挖掘平台第66-73页
            3.4.1 古代针灸处方静态关联规则挖掘第67-68页
            3.4.2 现代针灸处方静态关联规则挖掘第68-70页
            3.4.3 古代针灸处方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第70-71页
            3.4.4 现代针灸处方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第71-73页
        3.5 针灸循证决策子系统/电子病例系统第73-122页
            3.5.1 用户本人基本信息管理第75-76页
            3.5.2 病人基本信息管理第76-78页
            3.5.3 医生基本信息管理第78-79页
            3.5.4 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第79-80页
            3.5.5 就诊相关信息管理第80-93页
            3.5.6 病历信息管理第93-101页
            3.5.7 处方信息管理第101-113页
            3.5.8 代码维护第113-116页
            3.5.9 系统管理第116-122页
        3.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第122页
        3.7 安全保密设计第122-123页
    4 小结第123-124页
第三部分 循证针灸智能诊疗设备的研发第124-157页
    1 研发目的第124页
    2 总体框架设计第124-127页
        2.1 设计功能需求原则第124页
        2.2 设计参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第124-125页
        2.3 总体框架结构及设计第125-126页
        2.4 主要开发技术第126-127页
    3 循证针灸智能诊疗设备的设计与实现第127-155页
        3.1 硬件设计第127-137页
            3.1.1 交-直流转换单元设计第127-130页
            3.1.2 控制与处理单元第130-133页
            3.1.3 信号转换与处理单元第133-137页
        3.2 底层软件程序设计第137-143页
            3.2.1 串行通信设计第137-140页
            3.2.2 电针程序设计第140-142页
            3.2.3 阻抗采集程序设计第142-143页
        3.3 智能针灸治疗仪软件技术规格第143-155页
            3.3.1 软件的组成及其功能第143-144页
            3.3.2 嵌入式设备软件(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第144-146页
            3.3.3 模块介绍第146-151页
            3.3.4 阻抗采集第151-154页
            3.3.5 通信协议报文接受处理流程第154-155页
    4 小结第155-157页
讨论第157-172页
    1 证据双向转化临床应用为切入点的背景分析第157-159页
        1.1 循证诊疗是针灸临床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第157页
        1.2 针灸循证诊疗需要对证据的客观和有效认识第157-158页
        1.3 搭建证据的双向转化应用平台是提高循证诊疗的必要性第158-159页
    2 研发方案和结果分析第159-172页
        2.1 临床需求调查分析第159-162页
            2.1.1 基于临床需求调查的必要性第159-160页
            2.1.2 临床调查结果提示的信息特点第160-162页
        2.2 循证针灸诊疗系统研发分析第162-165页
            2.2.1 系统功能的定位第162页
            2.2.2 B/S架构的选择第162-164页
            2.2.3 本系统的优势第164-165页
        2.3 循证针灸智能诊疗设备研发分析第165-172页
            2.3.1 设备功能的定位第165-167页
            2.3.2 嵌入式ARM的选择第167-170页
            2.3.3 该设备的功能和优势第170-172页
结论第172-173页
特色与创新第173-174页
问题与展望第174-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4页
附件第184-203页
    附件一:综述第184-199页
        综述一:电针仪器设备研究的概况与评述第184-192页
            参考文献第189-192页
        综述二:针灸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思考第192-199页
            参考文献第197-199页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199-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penFlow交换机中报文分类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异构蜂窝网络中干扰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