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波束赋形的窃听抑制与激励机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课题与意义 | 第9-13页 |
1.1.1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1页 |
1.1.2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3 认知无线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背景简介 | 第17-29页 |
2.1 认知无线电技术简介 | 第17-19页 |
2.1.1 认知无线电的架构 | 第17页 |
2.1.2 认知无线电功能及特点 | 第17-18页 |
2.1.3 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2.2 波束赋形技术简介 | 第19-23页 |
2.3 物理层安全技术简介 | 第23-25页 |
2.4 粒子群最优化算法简介 | 第25-29页 |
2.4.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起源 | 第25页 |
2.4.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 | 第25-27页 |
2.4.3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协作安全及其激励机制 | 第29-43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30-32页 |
3.2 资源分配分析 | 第32-37页 |
3.2.1 单中继时的传输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3.2.2 边界条件下界分析 | 第35页 |
3.2.3 边界条件上界分析 | 第35-37页 |
3.3 仿真分析 | 第37-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协作波束赋形及零空间加宽算法 | 第43-57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4.2 基于最大安全容量准则的下行波束赋形 | 第44-47页 |
4.3 分布式虚拟零空间加宽方案 | 第47-50页 |
4.4 粒子群最优化解 | 第50-52页 |
4.4.1 零空间加宽算法的粒子群解法方案步骤 | 第51-52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