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29页 |
1.2.1 电动轮及电动轮汽车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2 电动轮汽车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3 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1.3 论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 第29-3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内置半主动悬架的多功能电动轮设计方案 | 第32-52页 |
2.1 目前电动轮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40页 |
2.1.1 非簧载质量增加引起的垂向振动负效应 | 第32-39页 |
2.1.2 轮毂电机振动导致的车辆平顺性下降问题 | 第39-40页 |
2.2 内置MR半主动悬架的电动轮结构方案 | 第40-51页 |
2.2.1 轮毂电机 | 第41-43页 |
2.2.2 电动轮内置MR减振器 | 第43-46页 |
2.2.3 MR减振器的工作性能分析与仿真 | 第46-5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电动轮汽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52-78页 |
3.1 基础车型及其平顺性研究的特点 | 第52-54页 |
3.1.1 基础车型 | 第52-53页 |
3.1.2 电动轮汽车平顺性研究的特点 | 第53-54页 |
3.2“路面+电磁”双重激励下的 1/4 电动轮汽车动力学模型 | 第54-59页 |
3.2.1 模型简化 | 第54-55页 |
3.2.2 动力学模型 | 第55-59页 |
3.3 路面激励 | 第59-64页 |
3.3.1 随机路面激励 | 第59-63页 |
3.3.2 凸起路面激励 | 第63-64页 |
3.4 轮毂电机的电磁激励 | 第64-70页 |
3.4.1 轮毂盘式永磁直流电机电磁转矩分析 | 第64-68页 |
3.4.2 轮毂盘式永磁直流电机的垂向电磁激振力 | 第68-70页 |
3.5 电动轮汽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70-77页 |
3.5.1 模型的简化及性能评价指标 | 第70-71页 |
3.5.2 动力学模型 | 第71-7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电动轮汽车的垂向动力学特性 | 第78-100页 |
4.1 1/4 车辆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 | 第78-81页 |
4.2 悬架参数对电动轮汽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1-87页 |
4.2.1 轮胎刚度对电动轮汽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4.2.2 悬架阻尼对电动轮汽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4.2.3 悬架刚度对电动轮汽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4.2.4 非簧载质量对电动轮汽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4-86页 |
4.2.5 簧载质量对电动轮汽车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86-87页 |
4.3 振动响应灵敏度分析 | 第87-90页 |
4.4“路面+电磁”双重激励下的 1/4 车辆垂向动力学特性 | 第90-94页 |
4.4.1 仿真分析流程 | 第90-91页 |
4.4.2 分析结果与评价 | 第91-94页 |
4.5“路面+电磁”双重激励下的整车动力学特性 | 第94-97页 |
4.5.1 整车振动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94-96页 |
4.5.2 分析结果与评价 | 第96-9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7-100页 |
第五章 1/4 电动轮汽车振动系统的模糊控制研究 | 第100-117页 |
5.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100-106页 |
5.1.1 经典模糊控制模型 | 第101-104页 |
5.1.2 基于SIRMs的模糊控制模型 | 第104-106页 |
5.2 基于SIRMs的 1/4 车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106-111页 |
5.2.1 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 第106-108页 |
5.2.2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108-109页 |
5.2.3 重要度的建立 | 第109页 |
5.2.4 SIRMs模糊控制器结构 | 第109-110页 |
5.2.5 考虑MR半主动悬架可实现性的悬架阻尼力 | 第110-111页 |
5.3 1/4 电动轮汽车半主动悬架经典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111-113页 |
5.4 控制算法的实现与控制效果比较 | 第113-11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电动轮汽车整车振动控制策略研究与评价 | 第117-133页 |
6.1 整车控制方式的研究 | 第117-122页 |
6.1.1 基于经典模糊控制的整车直接控制方式 | 第117-118页 |
6.1.2 基于SIRMs模糊控制策略的整车双环控制方式 | 第118-122页 |
6.2 电动轮汽车整车振动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122-124页 |
6.2.1 整车振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22-123页 |
6.2.2 整车振动控制系统仿真流程 | 第123-124页 |
6.3 整车振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124-131页 |
6.3.1 振动控制系统路面适应性分析 | 第124-129页 |
6.3.2 车速对振动控制系统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6.3.3 载荷对振动控制系统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 | 第133-135页 |
7.2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7页 |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7-148页 |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