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各种玻璃产品论文--技术玻璃论文

稀土掺杂钨硅酸盐玻璃陶瓷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论文选题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玻璃陶瓷的组成和制备方法第12-16页
        1.3.1 玻璃陶瓷组成第12-13页
        1.3.2 制备方法第13-16页
    1.4 玻璃陶瓷的分类和结构第16-19页
        1.4.1 玻璃陶瓷的分类第16-17页
        1.4.2 玻璃陶瓷的结构第17-19页
    1.5 稀土掺杂玻璃陶瓷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5.1 Eu~(3+)掺杂研究第20-21页
        1.5.2 Tb~(3+)掺杂研究第21-22页
        1.5.3 Er~(3+)掺杂研究第22-23页
    1.6 钨酸盐发光材料研究进展第23-27页
        1.6.1 钨酸钙(CaWO_4)发光材料的研究第23-25页
        1.6.2 钨酸锌(ZnWO_4)发光材料的研究第25-26页
        1.6.3 钨酸钇钠NaY(WO_4)_2发光材料的研究第26-27页
    1.7 钨硅酸盐玻璃和玻璃陶瓷的研究进展第27页
    1.8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稀土掺杂Ca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第29-48页
    2.1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1.1 配方设计第29-30页
        2.1.2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30-31页
        2.1.3 玻璃陶瓷制备工艺流程第31-32页
        2.1.4 测试方法第32-34页
    2.2 Ca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2.2.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34-35页
        2.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5-37页
        2.2.3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7-38页
        2.2.4 光透过率分析第38页
    2.3 稀土掺杂Ca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38-47页
        2.3.1 Er~(3+)-Yb~(3+)掺杂Ca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38-42页
        2.3.2 Tb~(3+)掺杂Ca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42-44页
        2.3.3 Eu~(3+)掺杂Ca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44-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稀土掺杂Zn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第48-68页
    3.1 实验部分第48-50页
        3.1.1 配方设计第48页
        3.1.2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48-49页
        3.1.3 玻璃陶瓷制备工艺流程第49页
        3.1.4 测试方法第49-50页
    3.2 Zn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3.2.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50-51页
        3.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51-53页
        3.2.3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53-54页
        3.2.4 光透过率分析第54-55页
    3.3 稀土掺杂Zn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55-66页
        3.3.1 Er~(3+)-Yb~(3+)掺杂ZnO-WO_3-Si 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55-60页
        3.3.2 Tb~(3+)掺杂Zn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60-64页
        3.3.3 Eu~(3+)掺杂ZnO-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64-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稀土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玻璃陶瓷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第68-82页
    4.1 实验部分第68-70页
        4.1.1 实验配方设计第68页
        4.1.2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68页
        4.1.3 玻璃陶瓷制备工艺流程第68-69页
        4.1.4 测试方法第69-70页
    4.2 Na_2O-Y_2O_3-WO_3-Si O_2系玻璃陶瓷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4.2.1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70-71页
        4.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71-72页
        4.2.3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72-73页
        4.2.4 光透过率分析第73-74页
    4.3 稀土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74-81页
        4.3.1 Er~(3+)-Yb~(3+)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74-78页
        4.3.2 Tb~(3+)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78-79页
        4.3.3 Eu~(3+)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系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研究第79-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钨硅酸盐玻璃陶瓷的体视学研究第82-99页
    5.1 前言第82页
    5.2 体视学研究方法第82-83页
        5.2.1 SEM图像分析第82页
        5.2.2 体视学计算第82-83页
    5.3 Ca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体视学研究第83-88页
        5.3.1 Ca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显微结构分析第83-86页
        5.3.2 CaO-WO_3-SiO_2玻璃陶瓷显微结构与光透过率的关系第86-88页
    5.4 Zn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体视学研究第88-93页
        5.4.1 Zn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显微结构分析第88-90页
        5.4.2 ZnO-WO_3-SiO_2玻璃陶瓷显微结构与光透过率的关系第90-93页
    5.5 Na_2O-Y_2O_3-WO_3-SiO_2玻璃陶瓷的体视学研究第93-97页
        5.5.1 Na_2O-Y_2O_3-WO_3-SiO_2玻璃陶瓷的显微结构分析第93-95页
        5.5.2 Na_2O-Y_2O_3-WO_3-SiO_2玻璃陶瓷显微结构与光透过率的关系第95-97页
    5.6 三种钨硅酸盐玻璃陶瓷显微结构的对比分析第97-98页
    5.7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稀土掺杂钨硅酸盐玻璃陶瓷的微结构研究第99-120页
    6.1 前言第99页
    6.2 测试方法第99-100页
        6.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第99-100页
        6.2.2 拉曼光谱第100页
    6.3 稀土掺杂Ca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微结构研究第100-105页
        6.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100-101页
        6.3.2 拉曼光谱分析第101-104页
        6.3.3 稀土掺杂Ca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网络结构分析第104-105页
    6.4 稀土掺杂Zn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微结构研究第105-113页
        6.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105-107页
        6.4.2 拉曼光谱分析第107-112页
        6.4.3 稀土掺杂ZnO-WO_3-SiO_2玻璃陶瓷的网络结构分析第112-113页
    6.5 稀土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玻璃陶瓷的微结构研究第113-117页
        6.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113-114页
        6.5.2 拉曼光谱分析第114-117页
        6.5.3 稀土掺杂Na_2O-Y_2O_3-WO_3-SiO_2玻璃陶瓷的网络结构分析第117页
    6.6 三种钨硅酸盐玻璃陶瓷微结构的对比分析第117-118页
    6.7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铒掺杂钨硅酸盐玻璃陶瓷的晶体场理论研究第120-136页
    7.1 引言第120页
    7.2 晶体场理论及其在钨硅酸盐玻璃陶瓷中的应用第120-123页
    7.3 计算模型第123-127页
    7.4 结果与讨论第127-135页
        7.4.1 光谱分析第127-130页
        7.4.2 能级拟合计算第130-135页
    7.5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八章 结论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局部特征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翻译中的“形译”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