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小球藻、活性污泥对分散蓝2BLN的去除研究及藻菌共生体系构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缩略词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第12-23页
        1.1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2页
        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2-14页
        1.3 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4 藻菌共生系统处理废水研究现状第17-21页
            1.4.1 藻菌共生系统的类型第18-20页
            1.4.2 藻菌体系的处理工艺类型第20页
            1.4.3 水质条件对藻菌共生系统处理废水的影响第20-21页
        1.5 本实验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5.2 主要内容第22页
            1.5.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小球藻对分散蓝2BLN的去除优化及机理研究第23-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1.1 实验藻株和染料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1.3 实验装置第24页
        2.1.4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2.1 小球藻的培养与保存第25页
        2.2.2 小球藻的生长曲线与生物量测定第25-26页
        2.2.3 小球藻的油脂含量测定第26页
        2.2.4 脱色率测定第26页
        2.2.5 小球藻广谱性实验第26页
        2.2.6 培养条件对小球藻去除分散蓝2BLN的影响第26-27页
        2.2.7 小球藻对分散蓝2BLN的脱色机理研究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9页
        2.3.1 小球藻去除染料的广谱性实验第28-29页
        2.3.2 染料浓度对小球藻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第29-30页
        2.3.3 接种量对小球藻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第30-31页
        2.3.4 初始pH对小球藻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第31-32页
        2.3.5 光照强度对小球藻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第32-33页
        2.3.6 CO_2通气量对小球藻去除染料能力的影响第33-35页
        2.3.7 小球藻的木质素降解酶测定第35页
        2.3.8 分散蓝2BLN的降解产物分析第35-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活性污泥法对分散蓝 2BLN染料的去除研究第40-50页
    3.1 实验材料第40-42页
        3.1.1 污泥来源第40页
        3.1.2 实验仪器第40-41页
        3.1.3 实验试剂第41页
        3.1.4 活性污泥培养第41-42页
        3.1.5 人工配水配方第42页
    3.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3.2.1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第42页
        3.2.2 活性污泥处理分散蓝2BLN的影响因素第42-43页
        3.2.3 活性污泥对分散蓝2BLN的吸附特性研究第43-44页
        3.2.4 活性污泥宏基因组测定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3.1 污泥投入量对染料去除的影响第44页
        3.3.2 初始pH对染料去除的影响第44-45页
        3.3.3 葡萄糖浓度对染料去除的影响第45-46页
        3.3.4 吸附动力学第46页
        3.3.5 吸附等温线模型第46-47页
        3.3.6 活性污泥宏基因组测定第47-49页
    3.4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对分散蓝 2BLN染料的去除研究第50-61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0-52页
        4.1.1 实验藻株和污泥第50页
        4.1.2 培养条件第50页
        4.1.3 分析检测第50-51页
        4.1.4 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构建第51页
        4.1.5 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对染料废水的去除研究第51页
        4.1.6 探究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的实际应用前景第51-52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4.2.1 小球藻-活性污泥共生体系的构建第52-53页
        4.2.2 初始pH对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去除染料的影响第53-54页
        4.2.3 Na+浓度对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去除染料的影响第54-55页
        4.2.4 不同碳源对小球藻-活性污泥体系去除染料的影响第55-56页
        4.2.5 共生体系的实际应用前景第56-59页
    4.3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5.1 结论第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GIS棉花虫害监测系统平台研发
下一篇:青岛海尔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