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显微操作平台的扫描图像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自动显微镜系统 | 第11-13页 |
1.2.2 显微操作平台重复定位技术 | 第13-14页 |
1.2.3 图像配准技术 | 第14-17页 |
1.2.4 图像融合技术 | 第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及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自动显微操作平台介绍 | 第20-28页 |
2.1 自动显微操作平台的框架布局 | 第20-21页 |
2.2 自动显微操作平台的硬件构成 | 第21-24页 |
2.2.1 图像采集卡和CCD摄像机 | 第21-23页 |
2.2.2 尼康显微镜 | 第23页 |
2.2.3 步进电机控制控制单元硬件 | 第23-24页 |
2.3 自动显微操作平台的软件构成 | 第24-27页 |
2.3.1 平台自动重复定位 | 第24-25页 |
2.3.2 显微图像预处理 | 第25-27页 |
2.3.3 显微图像后处理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平台重复定位设计 | 第28-38页 |
3.1 基于霍夫圆的显微图像检测 | 第28-32页 |
3.1.1 霍夫圆检测原理 | 第28-30页 |
3.1.2 平台的标签特征 | 第30页 |
3.1.3 提取标签圆轮廓 | 第30-32页 |
3.2 平台坐标系转换 | 第32-37页 |
3.2.1 坐标转换原理 | 第32-34页 |
3.2.2 平台重复定位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显微图像的配准融合 | 第38-60页 |
4.1 显微图像配准技术分析 | 第38-51页 |
4.1.1 常用的四种显微图像配准算法研究 | 第38-51页 |
4.1.2 四种显微图像配准方法配准结果比较 | 第51页 |
4.2 显微图像融合技术分析 | 第51-56页 |
4.2.1 常用的两种显微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 第52-55页 |
4.2.2 两种显微图像融合方法融合结果比较 | 第55-56页 |
4.3 显微图像配准融合设计 | 第56-58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血细胞显微图像轮廓识别与统计 | 第60-70页 |
5.1 多幅显微图像配准融合 | 第60-63页 |
5.2 区域拼接后的血细胞显微图像轮廓识别与统计 | 第63-67页 |
5.2.1 血细胞显微图像轮廓识别 | 第63-65页 |
5.2.3 血细胞显微图像信息统计 | 第65-67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