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优化设计及特性分析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无砟轨道换轨装备技术 | 第10-14页 |
1.2.1 铁路轨道技术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无砟轨道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3 无砟轨道换轨装备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无砟换轨装备及机械悬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动态 | 第16-18页 |
1.3.3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改进设计及强度校核 | 第22-36页 |
2.1 无砟换轨机器人结构改进设计 | 第22-26页 |
2.1.1 无砟换轨施工装备现状 | 第22-23页 |
2.1.2 无砟换轨机器人结构改进设计 | 第23-26页 |
2.2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校核模型 | 第26-31页 |
2.2.1 龙口悬臂结构形式 | 第26-27页 |
2.2.2 龙口悬臂校核计算模型 | 第27-29页 |
2.2.3 龙口悬臂校核计算过程 | 第29-31页 |
2.3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校核计算 | 第31-35页 |
2.3.1 龙口悬臂技术性能参数 | 第31-32页 |
2.3.2 龙口悬臂结构形式与荷载作用位置 | 第32页 |
2.3.3 龙口悬臂荷载、内力及整体稳定性计算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龙口悬臂算子分裂输运方程 | 第36-45页 |
3.1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输运模型 | 第36-39页 |
3.1.1 龙口悬臂结构概述 | 第36-37页 |
3.1.2 龙口悬臂输运方程建模 | 第37-38页 |
3.1.3 龙口悬臂输运方程矩阵变换 | 第38-39页 |
3.2 算子分裂离散方程建立 | 第39-42页 |
3.2.1 广义力列耦合矩阵Bezier离散方程 | 第39-40页 |
3.2.2 龙口悬臂算子分裂输运方程 | 第40-41页 |
3.2.3 龙口悬臂输运方程算子分裂结果 | 第41-42页 |
3.3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数值特征方程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特性参数分析 | 第45-61页 |
4.1 龙口悬臂输运模型数值分析 | 第45-47页 |
4.1.1 龙口悬臂数值特征求解 | 第45-46页 |
4.1.2 龙口悬臂数值分析结果 | 第46页 |
4.1.3 龙口悬臂数值求解结论 | 第46-47页 |
4.2 龙口悬臂输运方程参数分析依据 | 第47-53页 |
4.2.1 龙口悬臂仿真建模与算法引入 | 第47-48页 |
4.2.2 龙口悬臂输运方程算子分裂化 | 第48-50页 |
4.2.3 龙口悬臂简化模型网格划分 | 第50-51页 |
4.2.4 材料选择与边界条件约束 | 第51-53页 |
4.3 龙口悬臂动力/运动参数仿真结果 | 第53-59页 |
4.3.1 龙口悬臂固有模态场分析 | 第53-54页 |
4.3.2 龙口悬臂荷载静力场分析 | 第54-55页 |
4.3.3 龙口悬臂时变温度场分析 | 第55-58页 |
4.3.4 龙口悬臂恒速运动场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无砟换轨机器人龙口悬臂模型试验 | 第61-75页 |
5.1 龙口悬臂相似准则理论建立 | 第61-63页 |
5.1.1 相似准则关系 | 第61页 |
5.1.2 结构动力学模型相似条件 | 第61-62页 |
5.1.3 龙口悬臂相似准则 | 第62-63页 |
5.2 龙口悬臂终端运动特性试验 | 第63-74页 |
5.2.1 试验意义及设备 | 第64-65页 |
5.2.2 龙口悬臂终端位置振动试验 | 第65-70页 |
5.2.3 龙口悬臂终端水平角度试验 | 第70-74页 |
5.2.4 龙口悬臂终端运动特性试验结果 | 第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