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25页 |
1.1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超级电容器的历史 | 第9-10页 |
1.1.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0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第10-14页 |
1.2.1 双电层电容器 | 第11-12页 |
1.2.2 赝电容超级电容器 | 第12-14页 |
1.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第14-16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2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1.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4.1 碳材料 | 第16页 |
1.4.2 导电聚合物 | 第16-17页 |
1.4.3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纳米材料 | 第17-22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实验药品与材料制备方法 | 第25-31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25-26页 |
2.2 复合电极及纳米多孔复合电极材料制备 | 第26-27页 |
2.2.1 复合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纳米多孔复合电极材料制备 | 第26-27页 |
2.3 主要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27-28页 |
2.3.1 实验所用设备及操作方法 | 第27页 |
2.3.2 表征仪器及方法 | 第27-28页 |
2.4 电化学测试及表征 | 第28-31页 |
第三章 np-NiCoMn//Ni//NiCoMn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复合电极基体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 复合金属的力学,物理性能测试 | 第32-35页 |
3.3.1 退火温度对合金硬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复合金属金相显微结构观察 | 第33页 |
3.3.3 电化学腐蚀测试 | 第33-35页 |
3.4 纳米多孔NiCoMn复合电极TEM表征 | 第35-36页 |
3.5 复合电极的BET表征 | 第36页 |
3.6 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42页 |
3.6.1 厚度为100μm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38页 |
3.6.2 厚度为110μm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3.6.3 厚度为120μm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3.6.4 厚度为300μm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3.7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np-NiCoCuMn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 第43-53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Ni_(15)Co_(10)Cu_5Mn_(70)和Ni_(15)Co_5Cu_(10)Mn_(70)材料制备 | 第43-44页 |
4.3 NiCoCuMn体系结构表征 | 第44-46页 |
4.3.1 NiCoCuMn合金及其电极的XRD表征 | 第44-45页 |
4.3.2 BET表征 | 第45-46页 |
4.4 np-NiCoCuMn和np-NiCoCuMn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6-49页 |
4.4.1 np-NiCoCuMn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4.4.2 腐蚀时间对np-NiCoCuMn基复合电极CV的对比 | 第48-49页 |
4.5 腐蚀时间对np-NiCoCuMn基复合电极充放电的对比 | 第49-50页 |
4.6 不同腐蚀时间下Cu含量变化对阻抗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7 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