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符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 中国水稻生产中氮肥的使用现状 | 第13页 |
2 解决我国氮肥施用量过高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途径 | 第13-14页 |
·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水稻根系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3 水稻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 第14-16页 |
·水稻氮效率指标 | 第15页 |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的划分 | 第15页 |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之间的差异 | 第15-16页 |
4 植物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水稻氮素营养和根系的硝化作用 | 第16-17页 |
·水稻对硝态氮的吸收 | 第17-25页 |
第二章 水稻OsNRT1.1a和OsNRT1.1b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 第25-31页 |
引言 | 第2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OsNRT1.1a与OsNRT1.1b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25-26页 |
·OsNRT1.1a与OsNRT1.1b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6页 |
·OsNRT1.1a与OsNRT1.1b两个硝酸盐转运蛋白的跨膜拓扑模型分析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OsNRT1.1a与OsNRT1.1b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OsNRT1.1a和OsNRT1.1b基因与NRT家族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OsNRT1.1a与OsNRT1.1b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1-55页 |
引言 | 第31页 |
1 OsNRT1.1a和OsNRT1.1b基因表达特征 | 第31-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2 OsNRT1.1a和OsNRT1.1b基因的超表达分析 | 第36-47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42页 |
·制备电转化农杆菌感受态菌体 | 第42-45页 |
·转基因苗的检测 | 第45页 |
·含氮量测定方法 | 第45页 |
·水稻土培实验 | 第45-46页 |
·T_0代阳性苗的鉴定 | 第46页 |
·T1代苗转基因效果的鉴定 | 第46-4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转基因水稻生长速度实验 | 第47-48页 |
·OsNRT1.1a和OsNRT1.1b超表达后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48-49页 |
·OsNRT1.1a和OsNRT1.1b过表达后对氮素的吸收 | 第49-52页 |
·OsNRT1.1a和OsNRT1.1b超表达植株的土培实验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5页 |
第四章 OsNRT1.1a和OsNRT1.1b的电生理学分析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转基因植株对氮素的响应 | 第55页 |
·单孔微电级的拉制 | 第55页 |
·细胞膜电位的测定 | 第55-56页 |
2 OsNRT1.1a/b的蛙卵异源表达分析 | 第56-61页 |
·蛙卵表达系统的构建与cRNA的体外合成 | 第56页 |
·cRNA的体外合成 | 第56-58页 |
·蛙卵的获得 | 第58-59页 |
·cRNA的微注射 | 第59-6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饥饿一周后对铵硝的响应 | 第61-63页 |
·纯铵培养一周后对铵硝的响应 | 第63-64页 |
·低浓度硝酸盐诱导后对硝的响应 | 第64-66页 |
·显微注射OsNRT1.1b cRNA后蛙卵对不同浓度硝酸盐的响应 | 第66-68页 |
4 讨论 | 第68-69页 |
全文结论 | 第69-71页 |
创新点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