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都市圈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二) 产业协同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 都市圈产业协同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三)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重要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 产业发展理论 | 第18页 |
(二) 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三) 协同理论 | 第19-20页 |
二、重要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一) 都市圈 | 第20页 |
(二) 产业协同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合肥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35页 |
一、合肥都市圈产业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二、合肥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 第23-29页 |
(一) 合肥都市圈各城市产业结构演变 | 第23-28页 |
(二) 合肥都市圈产业结构特征 | 第28-29页 |
三、合肥都市圈产业同构性测度 | 第29-31页 |
(一) 三次产业同构性测度 | 第29-30页 |
(二) 产业专业化水平测度 | 第30-31页 |
四、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第31-35页 |
(一)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优势 | 第32-33页 |
(二)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劣势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实证研究 | 第35-46页 |
一、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度的测量 | 第35-42页 |
(一)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度测度模型构建 | 第35-37页 |
(二)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三)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度测算 | 第38-42页 |
二、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一)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43页 |
(二) 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和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三)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推动合肥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一、加强规划,引领都市圈产业协同 | 第46-47页 |
二、探索机制,强化都市圈产业协同 | 第47-48页 |
三、完善服务,促进都市圈产业协同 | 第48-49页 |
四、落实项目,实现都市圈产业协同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