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原材料论文

用于铁水炉外脱硫的新型氧化镁基脱硫剂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7-41页
    1.1 概述第17-19页
    1.2 铁水预处理脱硫的意义第19-20页
    1.3 国内外铁水脱硫发展与现状第20-23页
    1.4 铁水炉外脱硫常用脱硫方法第23-28页
        1.4.1 KR法第24-26页
        1.4.2 镁喷吹法第26-28页
    1.5 铁水炉外脱硫常用脱硫剂第28-35页
        1.5.1 电石系脱硫剂第28-29页
        1.5.2 苏打粉系脱硫剂第29-30页
        1.5.3 石灰系脱硫剂第30-32页
        1.5.4 镁系脱硫剂第32-34页
        1.5.5 复合脱硫剂第34-35页
    1.6 常用脱硫剂及脱硫方法效果的比较第35-37页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7-39页
    1.8 主要研究内容第39-41页
第2章 新型脱硫剂的热力学计算第41-63页
    2.1 以硅或硅铁为还原剂第41-45页
        2.1.1 硅与氧化镁的反应第41-43页
        2.1.2 硅与白云石的反应第43-45页
    2.2 以铝为还原剂第45-48页
        2.2.1 铝与氧化镁的反应第45-46页
        2.2.2 铝与白云石的反应第46-48页
    2.3 以碳化钙作为还原剂第48-51页
        2.3.1 碳化钙与氧化镁的反应第48-49页
        2.3.2 碳化钙与白云石的反应第49-51页
    2.4 以钙作为还原剂第51-52页
        2.4.1 钙与氧化镁的反应第51-52页
        2.4.2 钙与白云石的反应第52页
    2.5 以碳作为还原剂第52-55页
        2.5.1 碳与氧化镁的反应第52-54页
        2.5.2 碳与白云石的反应第54-55页
    2.6 不同还原剂之间的对比第55-56页
    2.7 镁蒸气脱硫热力学第56-61页
        2.7.1 镁蒸气与硫反应第56-58页
        2.7.2 镁在铁水中的溶解第58-59页
        2.7.3 铁水中溶解镁与硫的反应第59-60页
        2.7.4 气-液反应与液-液反应对比第60-61页
    2.8 小结第61-63页
第3章 新型脱硫剂的动力学实验研究第63-101页
    3.1 原位脱硫动力学实验第63-76页
        3.1.1 实验仪器第63-64页
        3.1.2 实验药品第64-66页
        3.1.3 DSC实验方案第66-67页
        3.1.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7-70页
        3.1.5 根据DSC结果推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第70-76页
    3.2 镁蒸气生成动力学实验第76-99页
        3.2.1 实验原料及装置第76-77页
        3.2.2 氧化镁+碳生成镁蒸气动力学实验第77-82页
        3.2.3 氧化镁+铝生成镁蒸气动力学实验第82-83页
        3.2.4 白云石+铝生成镁蒸气动力学实验第83-85页
        3.2.5 氧化镁+硅钙合金生成镁蒸气动力学实验第85-86页
        3.2.6 白云石+硅铁生成镁蒸气动力学实验第86-92页
        3.2.7 不同体系还原性对比第92-93页
        3.2.8 镁蒸气生成机理的探讨第93-99页
    3.3 小结第99-101页
第4章 小型高温脱硫实验第101-111页
    4.1 实验原料及成分分析第101-102页
    4.2 实验仪器第102-104页
    4.3 白云石煅烧实验第104-107页
        4.3.1 实验及检测原理第104-106页
        4.3.2 实验步骤及结果第106-107页
    4.4 高温铁水脱硫实验原理第107页
    4.5 高温铁水脱硫实验实验流程及实验条件第107-110页
    4.6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5章 小型脱硫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1-141页
    5.1 空白对照实验第111-112页
    5.2 脱硫剂加料方式实验第112-113页
    5.3 轻烧白云石+硅铁脱硫实验第113-122页
        5.3.1 添加覆盖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114-116页
        5.3.2 不同配比对脱硫实验的影响第116-117页
        5.3.3 脱硫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117-118页
        5.3.4 铁水中初始硫含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118-119页
        5.3.5 实验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119-120页
        5.3.6 气体流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120页
        5.3.7 添加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120-121页
        5.3.8 不同牌号硅铁的还原效果第121-122页
    5.4 其它脱硫剂脱硫实验第122-126页
        5.4.1 MgO+C脱硫实验第122-123页
        5.4.2 MgO+Al脱硫实验第123-124页
        5.4.3 轻烧白云石+Al脱硫实验第124-125页
        5.4.4 MgO+硅钙合金脱硫实验第125-126页
    5.5 不同脱硫剂脱硫效果对比第126-127页
    5.6 脱硫动力学分析第127-137页
        5.6.1 镁蒸气生成速率公式第127-129页
        5.6.2 颗粒镁脱硫的动力学第129-131页
        5.6.3 镁蒸气脱硫动力学分析第131-137页
    5.7 本法与工业的对比第137-138页
        5.7.1 脱硫剂效果对比第137-138页
        5.7.2 成本对比第138页
    5.8 本章小结第138-141页
第6章 铁水炉外脱硫1吨炉中试试验第141-151页
    6.1 中试试验装置第141-143页
    6.2 试验原料及制备过程第143页
    6.3 试验总体流程及试验条件第143-145页
    6.4 中试试验过程及现象第145-148页
    6.5 试验结果第148-149页
    6.6 小结第149-151页
第7章 结论第151-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作者简介第165-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实时信息的公交优先管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专利联盟的形成及创新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