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水上水下施工活动 | 第17页 |
2.1.2 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2.2 多元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安全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广东惠来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3.1 广东惠来沿海水上水下施工活动的概况 | 第21-23页 |
3.2 广东惠来沿海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举措 | 第23-25页 |
3.2.1 水上水下施工活动前期海事监管 | 第23页 |
3.2.2 惠来沿海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期间海事监管 | 第23-25页 |
3.2.3 水上水下施工活动的通航核查 | 第25页 |
3.3 广东惠来沿海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3.1 传统的海事监管模式和手段落后 | 第26-27页 |
3.3.2 海事监管不到位 | 第27-28页 |
3.3.3 执法人员缺乏科学系统的海事监管绩效评价 | 第28页 |
3.3.4 礴没有形成海事监管的协调机制 | 第28-29页 |
3.4 广东惠来沿海水上水下施工活动的海事监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3.4.1 缺乏科学的海事监管理念 | 第29页 |
3.4.2 惠来施工活动海事监管任务繁杂 | 第29-30页 |
3.4.3 海事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0页 |
3.4.4 海事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监管工作需要 | 第30-32页 |
第4章 国内外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32-50页 |
4.1 发达国家水上水下活动海事监管的经验 | 第32-35页 |
4.1.1 英国海事和海岸警卫厅对水上施工的海事监管 | 第32-33页 |
4.1.2 美国服务型海事监管模式 | 第33-35页 |
4.2 国内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成功案例 | 第35-44页 |
4.2.1 苏通大桥水上水下施工海事监管 | 第35-40页 |
4.2.2 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 | 第40-42页 |
4.2.3 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活动海事部门采用海事现代化监管模式 | 第42-44页 |
4.3 国内外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启示 | 第44-50页 |
4.3.1 建立完善的海事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4.3.2 建立现代化的海事监管模式 | 第45-46页 |
4.3.3 引入施工公司质量体系管理 | 第46-48页 |
4.3.4 充分融合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开展海事监管 | 第48页 |
4.3.5 引导市场按进度彻底淘汰低标准船舶进入施工 | 第48-50页 |
第5章 完善惠来沿海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50-67页 |
5.1 强化水上水下施工活动海事监管的质量意识和服务理念 | 第50-51页 |
5.2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施工方需求完善工程论证、评估、许可制度 | 第51-52页 |
5.3 完善施工船舶海事监管机制 | 第52-57页 |
5.3.1 完善施工船员适任机制 | 第52-53页 |
5.3.2 完善施工船舶适航机制 | 第53-54页 |
5.3.3 建立施工船舶准入最低安全制度 | 第54页 |
5.3.4 建立施工船舶应急防台应急海事监管机制 | 第54-56页 |
5.3.5 建立健全施工船舶的海事监管防污染新机制 | 第56-57页 |
5.4 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现场海事监管活动 | 第57-64页 |
5.4.1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日常施工现场监管 | 第57页 |
5.4.2 完善电子海事监管模式实现施工活动智慧海事监管 | 第57-64页 |
5.5 完善和建立施工方建设方等公众参与海事监管公共政策制定机制 | 第64-65页 |
5.5.1 建立海事公共规定和要求公开机制 | 第64页 |
5.5.2 必须建立健全海事监管的规定和要求等决策的咨询机制 | 第64-65页 |
5.6 采取措施提高海事人员素质 | 第65-67页 |
5.6.1 提高海事人员入门关以引进优秀海事人员 | 第65页 |
5.6.2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培训效果的评估机制 | 第65-66页 |
5.6.3 建立人才激励和交流机制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