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第1章 法官释明概述第8-13页
    1.1 法官释明的含义第8页
    1.2 释明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8-10页
    1.3 释明性质的澄清第10-11页
    1.4 释明的分类第11-13页
        1.4.1 辩论性释明与处分性释明第11-12页
        1.4.2 消极释明与积极释明第12页
        1.4.3 事实释明与法律释明第12-13页
第2章 法官释明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第13-24页
    2.1 释明制度与相关诉讼原则的关系第13-17页
        2.1.1 释明制度与辩论主义第13-14页
        2.1.2 释明制度与处分主义第14-15页
        2.1.3 释明制度与诉讼指挥权第15-16页
        2.1.4 释明制度与当事人平等原则第16页
        2.1.5 释明与程序参与原则第16-17页
    2.2 释明制度具有重要法律价值第17-21页
        2.2.1 公正价值第17-19页
        2.2.2 效率价值第19-20页
        2.2.3 社会价值第20-21页
        2.2.4 权利保障价值第21页
    2.3 法官释明能够促进实质正义目的的实现第21-22页
    2.4 法官释明可以防止诉讼中遭遇突袭第22-24页
第3章 我国法官释明的立法、实践及其问题第24-34页
    3.1 我国建立法官释明制度的必要性第24-26页
        3.1.1 释明制度能够理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第24-25页
        3.1.2 释明制度能够弥补当事人的诉讼能力缺陷第25页
        3.1.3 释明制度制度能够提升司法公信力第25-26页
    3.2 我国释明制度的立法评析第26-30页
        3.2.1 法官释明的立法梳理第26-30页
            3.2.1.1 立法中的应当释明第26-28页
            3.2.1.2 立法中的禁止释明第28-30页
            3.2.1.3 释明的其他规定第30页
    3.3 我国法官释明的司法实践探索第30-31页
    3.4 当前我国法官释明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第4章 完善我国法官释明制度的具体构想第34-42页
    4.1 法官释明的基本原则第34-36页
        4.1.1 公开原则第34页
        4.1.2 中立原则第34-35页
        4.1.3 适度原则第35页
        4.1.4 同等原则第35-36页
        4.1.5 个案释明原则第36页
    4.2 释明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第36-37页
    4.3 释明的行使主体第37-38页
    4.4 释明的内容第38-39页
        4.4.1 举证的释明第38页
        4.4.2 诉讼请求与事实主张的释明第38-39页
    4.5 释明的方式第39页
    4.6 不当释明的救济措施第39-42页
结语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保部门语义链网络图形化呈现系统
下一篇:畸变椭圆轨道式变量球塞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