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BR/Image的隧道环境移动通信频段电波传播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移动通信技术 | 第15-25页 |
2.1 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2.2 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 第16-21页 |
2.2.1 大尺度衰落特性 | 第17-19页 |
2.2.2 小尺度衰落特性 | 第19-21页 |
2.3 小尺度衰落信道统计特性 | 第21-23页 |
2.3.1 Rayleigh 分布 | 第21-22页 |
2.3.2 Ricean 分布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SBR/Image 方法 | 第25-36页 |
3.1 概述 | 第25页 |
3.2 SBR/Image 的实现过程 | 第25-35页 |
3.2.1 隧道环境建模 | 第25-26页 |
3.2.2 产生波前球 | 第26-29页 |
3.2.3 发射射线管 | 第29页 |
3.2.4 相交测试 | 第29-30页 |
3.2.5 接收点判收 | 第30-31页 |
3.2.6 总场强计算 | 第31-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正确性验证 | 第36-42页 |
4.1 Wireless InSite 软件介绍 | 第36页 |
4.2 验证案例 | 第36-41页 |
4.2.1 室内带金属家具环境 | 第36-39页 |
4.2.2 长直隧道环境 | 第39-41页 |
4.3 正确性验证说明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长直矩形隧道环境下仿真与建模 | 第42-51页 |
5.1 仿真环境 | 第42-43页 |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3-50页 |
5.2.1 接收功率 | 第43-44页 |
5.2.2 时延扩展 | 第44-45页 |
5.2.3 平均到达角 | 第45-47页 |
5.2.4 多普勒频移 | 第47-48页 |
5.2.5 最大反射次数 | 第48-49页 |
5.2.6 隧道截面情况 | 第49-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复杂隧道环境的仿真分析 | 第51-60页 |
6.1 有车隧道环境 | 第51-56页 |
6.1.1 传播路径 | 第51-53页 |
6.1.2 接收功率 | 第53-55页 |
6.1.3 时延扩展 | 第55-56页 |
6.2 弯曲隧道环境 | 第56-59页 |
6.2.1 接收功率 | 第57-58页 |
6.2.2 时延扩展 | 第58页 |
6.2.3 平均到达角 | 第58-59页 |
6.3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论文内容回顾 | 第60页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