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基于自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页
    1.2 环境因素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第9-10页
    1.3 损伤识别方法第10-13页
        1.3.1 动力指纹法第11页
        1.3.2 模型修正法第11页
        1.3.3 神经网络法第11-12页
        1.3.4 遗传算法第12页
        1.3.5 小波分析第12-13页
        1.3.6 时间序列法第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AR 模型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第15-31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自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第15-20页
        2.2.1 数据预处理第15页
        2.2.2 模型定阶第15-16页
        2.2.3 模型参数估计第16-20页
    2.3 基于 AR 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第20-21页
        2.3.1 欧式距离判别法第20-21页
        2.3.2 Itakura 距离判别法第21页
    2.4 数值算例第21-23页
    2.5 试验研究第23-30页
        2.5.1 试验模型第23-25页
        2.5.2 欧式距离判别法第25-28页
        2.5.3 Itakura 距离判别法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基于 PCA 的环境特征提取方法第31-44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主成分分析第31-33页
        3.2.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第31页
        3.2.2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第31-32页
        3.2.3 主成分分析的算法第32-33页
    3.3 PCA 的环境特征提取与消除方法第33-39页
        3.3.1 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第33-34页
        3.3.2 ARMA 模型的传递函数第34页
        3.3.3 ARMA 模型特征值第34-35页
        3.3.4 环境因素与自回归系数的关系第35-37页
        3.3.5 自回归系数中的环境分量提取第37-38页
        3.3.6 自回归系数中的环境分量消除第38-39页
    3.4 试验研究第39-43页
        3.4.1 工况设置第39-40页
        3.4.2 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析第40-41页
        3.4.3 损伤识别结果分析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基于 KPCA 的环境特征提取方法第44-52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核主成分分析第44-47页
        4.2.1 核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第44页
        4.2.2 核函数选取与构造第44-45页
        4.2.3 核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第45-47页
    4.3 基于 KPCA 的损伤识别原理第47-48页
    4.4 试验研究第48-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AR 模型在实桥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第52-58页
    5.1 平胜大桥介绍第52页
    5.2 加速度传感器布点第52-53页
    5.3 基于 AR 模型和 PCA 的损伤诊断第53-55页
    5.4 基于 AR 模型和 KPCA 的损伤诊断第55-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OTDA的组合梁桥面板裂缝监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FRP加固结构剥离损伤的声-光纤无损检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