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光纤光栅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3 光纤光栅的分类 | 第11-13页 |
1.3.1 按光纤光栅的周期分类 | 第11页 |
1.3.2 按光栅轴向折射率分布分类 | 第11-13页 |
1.4 全光开关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4.1 布拉格光纤光栅全光开关 | 第13页 |
1.4.2 相移光纤光栅全光开关 | 第13页 |
1.4.3 光子晶体全光开关 | 第13-14页 |
1.5 全光逻辑门研究简介 | 第14-16页 |
1.5.1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全光逻辑门 | 第14-15页 |
1.5.2 基于非线性光纤的全光逻辑门 | 第15-16页 |
1.5.3 其他类型的全光逻辑门 | 第16页 |
1.6 本论文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光纤光栅的耦合模方程及数值解法 | 第18-31页 |
2.1 光纤的非线性特性 | 第18-19页 |
2.2 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布拉格衍射条件 | 第19-20页 |
2.2.2 线性耦合模方程 | 第20-21页 |
2.2.3 非线性耦合模方程 | 第21-22页 |
2.3 非线性耦合模方程数值解法 | 第22-26页 |
2.4 非线性耦合模方程的有限差分求解法 | 第26-31页 |
2.4.1 仿真模型建立 | 第26-28页 |
2.4.2 隐式龙格-库塔算法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基于光纤光栅的全光开关特性研究 | 第31-48页 |
3.1 光栅开关效应基本特性分析 | 第31-37页 |
3.1.1 光栅中光的传输与反射 | 第31-33页 |
3.1.2 单束脉冲克尔效应 | 第33-34页 |
3.1.3 泵浦光的克尔效应 | 第34页 |
3.1.4 切趾函数的影响 | 第34-37页 |
3.2 脉冲宽度对输出光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信号稳定时间 | 第39-40页 |
3.4 开关功率仿真分析 | 第40-44页 |
3.4.1 相移光栅和均匀光栅开关功率比较 | 第40-43页 |
3.4.2 均匀光栅的开关功率 | 第43-44页 |
3.5 点缺陷的引入 | 第44-48页 |
第四章 基于光纤光栅的全光逻辑门 | 第48-54页 |
4.1 全光逻辑门设计 | 第48-49页 |
4.2 光栅透射脉冲的相移 | 第49-54页 |
4.2.1 自相位调制研究 | 第50-51页 |
4.2.2 交叉相位调制研究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