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土壤监测论文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毒性及快速检测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8页
第1章 绪论第28-40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8-32页
     ·陆地石油开采第28-29页
     ·石油开采污染第29-3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32-38页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物识别第32-33页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物分布第33-34页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诊断评价第34-35页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来源解析第35-36页
     ·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第36-38页
   ·存在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2章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测试第40-59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样品的采集第40-46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特征污染物识别第40-42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采样点的选取第42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42-46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测试方法第46-54页
     ·土壤中重金属的测试方法第46-47页
     ·土壤中PHs和PAHs测试方法第47-48页
     ·土壤样品中PHs和PAHs同步测试法建立第48-5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测试结果第54-56页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测试结果第54页
     ·土壤中PHs和PAHs含量测试结果第54-55页
     ·土壤特征污染物含量测试质量控制第55-56页
   ·特征污染物测试使用主要试剂与仪器第56-58页
     ·特征污染物测试主要使用试剂第56-57页
     ·特征污染物测试使用主要仪器第57页
     ·特征污染物测试仪器条件及其他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3章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分布规律第59-10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第59-77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横向分布规律第59-71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纵向分布规律第71-77页
   ·基于GIS的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第77-84页
     ·基于GIS的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物空间分布图第77-79页
     ·基于GIS的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物空间分布第79-81页
     ·典型污染物浓度最值及影响范围分析第81-8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时间及其他分布规律第84-99页
     ·不同采油井土壤特征污染物分布规律第84-90页
     ·不同类型采油井土壤特征污染物分布规律第90-94页
     ·不同开采时间采油井土壤特征污染物分布规律第94-99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TOC含量与PHs分布关系第99-102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TOC含量与PHs分布相关性分析第99-100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TOC和PHs含量关系模型选择第100-101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TOC和PHs含量关系模型建立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4章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评价第104-131页
   ·土壤污染等级划分评价方法介绍第104-110页
     ·土壤污染等级化学分析单指数评价方法介绍第105页
     ·土壤污染等级化学分析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介绍第105-108页
     ·基于生态毒理分析的土壤污染等级评价介绍第108-110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评价方法及修正第110-123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单指数评价具体方法第110-111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内梅罗指数法及修正第111-11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评价标准第114-123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评价结果第123-130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单指数评价结果第123-125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第125-128页
     ·基于GIS的典型污染物土壤污染等级分布图第128-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5章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生物毒性与污染物含量关系模拟第131-148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测试分析第131-134页
     ·土壤发光菌毒性测试分析方法第131-132页
     ·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测试及评价第132-133页
     ·发光菌测试主要仪器及试剂第133-13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与污染物含量统计分析第134-137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与污染物含量相关性分析第134-136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与污染物含量多元线性回归第136-137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与重金属含量关系模型第137-142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主成分分析第138-139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主成分选取第139-140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与重金属主成分回归第140-142页
   ·基于交互作用的土壤发光菌毒性与污染物含量关系模型第142-147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发光菌毒性与重金属含量缺失值处理第142-143页
     ·缺失值处理后土壤重金属含量主成分回归分析第143-145页
     ·基于交互作用的土壤发光菌毒性与重金属主成分回归第145-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第6章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主要污染源解析第148-165页
   ·污染物的来源解析主要方法及优缺点第148-151页
     ·PAHs源解析主要方法及优缺点第148-150页
     ·重金属源解析主要方法及优缺点第150-151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识别第151-155页
     ·基于描述性统计的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识别第151-152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识别第152-154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识别第154-155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PAHs污染来源识别第155-160页
     ·基于描述性统计的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PAHs污染来源识别第155-157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PAHs来源识别第157-159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中PAHs来源识别第159-160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主要来源贡献率第160-16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贡献率第160-162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PAHs污染主要来源贡献率第162-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7章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快速测试第165-183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主要污染物检测方法第165-169页
     ·陆地石油开采特征污染物遥感检测技术第165-167页
     ·陆地石油开采特征污染物现场监测技术第167-169页
   ·基于Raman光谱技术的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监测技术探讨第169-173页
     ·Raman光谱技术及其应用第169-170页
     ·基于Raman光谱技术的PAHs测试第170-173页
   ·基于UAE/DLLME/SFO的土壤中多环芳烃快速测试方法第173-181页
     ·土壤中多环芳烃UAE/DLLME/SFO测试实验第174页
     ·基于中心复合设的UAE/DLLME/SFO影响因素关系模拟第174-178页
     ·基于响应曲面的UAE/DLLME/SFO方法优化及验证第178-181页
   ·本章小结第181-183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83-187页
   ·结论第183-185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中特征污染物测试第183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分布规律第183-18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污染等级评价第18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生物毒性与污染物含量关系模拟第184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主要污染源解析第184-185页
     ·陆地石油开采区土壤特征污染物快速测试第185页
   ·创新点第185-186页
   ·展望第186-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2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208-2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212-213页
致谢第213-214页
作者简介第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有机物的复合污染研究
下一篇: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对环境质量改善及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