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1.2.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4 组织架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本交通对象模型及消息定义 | 第14-24页 |
2.1 交通环境对象建模 | 第14-15页 |
2.2 无人车运动模型扩展 | 第15-18页 |
2.2.1 无人车基础模型 | 第15-17页 |
2.2.2 无人车状态与行为模型 | 第17-18页 |
2.3 时空域中的V2I交互过程设计 | 第18-21页 |
2.4 V2I协同消息定义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单临界区优先级调度算法 | 第24-36页 |
3.1 单临界区场景下的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3.2 车辆阻塞与延迟时间计算 | 第26-27页 |
3.3 ssPriorFIFO优先级调度算法设计 | 第27-34页 |
3.3.1 基于优先级继承的调度思想 | 第27-28页 |
3.3.2 单临界区优先级调度机制 | 第28-30页 |
3.3.3 调度策略设计 | 第30-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多临界区优先级调度算法 | 第36-58页 |
4.1 多临界区的场景描述及分析 | 第36-38页 |
4.2 无人车的多临界区时空域 | 第38-49页 |
4.2.1 左转车辆的PTW模型 | 第38-45页 |
4.2.2 直行车辆的PTW模型 | 第45-46页 |
4.2.3 右转车辆的PTW模型 | 第46-49页 |
4.3 msPriorFIFO优先级算法设计 | 第49-55页 |
4.3.1 两级调度机制及约束 | 第49-53页 |
4.3.2 调度算法逻辑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算法实现、仿真及性能评价 | 第58-82页 |
5.1 现有仿真技术分析 | 第58-59页 |
5.2 PriorTraffic仿真软件设计 | 第59-64页 |
5.3 典型场景验证与分析 | 第64-73页 |
5.3.1 ssPriorFIFO算法的典型场景验证 | 第64-70页 |
5.3.2 msPriorFIFO算法的典型场景验证 | 第70-73页 |
5.4 ssPriorFIFO算法结果分析 | 第73-78页 |
5.5 msPriorFIFO算法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总结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88页 |
附录B 硕士期间获得的软件著作权 | 第88页 |
附录C 硕士期间参加课题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