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铸造论文--有色金属铸造论文--轻金属铸造论文

铝熔体制备供应一体化的能耗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前言第9-10页
    1.2 节能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1 节能的背景第10页
        1.2.2 节能的意义第10-11页
    1.3 铝熔体制备供应概述第11-13页
        1.3.1 现行铝熔体制备供应工艺过程第11-12页
        1.3.2 现行铝熔体制备供应模式第12页
        1.3.3 铝熔体制备供应设备概述第12-13页
    1.4 国内外铝熔体制备供应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1 国外铝熔体制备供应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2 我国铝熔体制备供应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5-17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铝熔体制备供应热平衡分析第17-24页
    2.1 热平衡的意义第17页
    2.2 热平衡中的各项热量第17-18页
    2.3 热平衡的计算方法第18-22页
        2.3.1 热收入项第18页
        2.3.2 热支出项第18-22页
    2.4 热平衡分析与热效率计算第22-23页
        2.4.1 减小Q_(炉膛)的方法第22页
        2.4.2 增大q_(有用)的方法第22-23页
        2.4.3 热效率计算第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现行铝熔体制备供应的节能技术第24-33页
    3.1 铝熔体制备供应的能耗概述第24页
    3.2 节能技术的具体分析第24-31页
        3.2.1 炉型结构与工序改善技术第24-25页
        3.2.2 高温烟气回收利用技术第25-26页
        3.2.3 新型燃烧装置与燃烧技术第26-28页
        3.2.4 炉衬和炉墙材料保温技术第28-31页
    3.3 节能技术的效果分析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4 一体化炉的节能技术探讨第33-44页
    4.1 一体化炉的工艺过程第33-35页
    4.2 一体化炉的特点第35-36页
    4.3 高温烟气回收利用技术第36-41页
        4.3.1 回转型蓄热式换热器第36-38页
        4.3.2 阀门切换型蓄热式换热器第38-39页
        4.3.3 一体化炉烟气回收装置第39-41页
    4.4 减小单位产能炉墙面积技术第41-43页
        4.4.1 材料的选择第41-43页
        4.4.2 减小炉墙面积技术第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现行铝熔体制备供应能耗分布第44-55页
    5.1 集中熔化炉的能耗计算第44-48页
        5.1.1 热收入项第44-45页
        5.1.2 热支出项第45-48页
        5.1.3 集中熔化炉能耗分布情况第48页
    5.2 保温炉的能耗计算第48-50页
        5.2.1 热收入项第48页
        5.2.2 热支出项第48-50页
        5.2.3 保温炉的能耗分布情况第50页
    5.3 静置炉的能耗计算第50-53页
        5.3.1 热收入项第50-51页
        5.3.2 热支出项第51-52页
        5.3.3 静置炉能耗分布情况第52-53页
    5.4 其他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第53页
    5.5 小结第53-55页
6 一体化炉能耗分布与计算第55-61页
    6.1 一体化炉的热收入项第55-56页
    6.2 一体化炉的热支出项第56-58页
    6.3 一体化炉热效率计算第58-59页
    6.4 一体化炉的能耗分布情况第59页
    6.5 两种铝熔体制备供应模式能耗对比第59-61页
7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盾构隧道邻近既有建筑物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重庆奉云高速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