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超低比速泵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离心泵瞬态过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超低比转速离心泵水力设计 | 第18-25页 |
2.1 超低比速离心泵叶轮的水力设计 | 第18-21页 |
2.1.1 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18-19页 |
2.1.2 叶轮轴面尺寸的确定 | 第19页 |
2.1.3 叶片出口安放角的确定 | 第19-20页 |
2.1.4 叶片包角的确定 | 第20页 |
2.1.5 叶片数的确定 | 第20页 |
2.1.6 叶轮水力图 | 第20-21页 |
2.2 吸水室设计 | 第21-22页 |
2.2.1 吸水室结构形状 | 第21页 |
2.2.2 吸水室几何尺寸的确定 | 第21页 |
2.2.3 吸水室内置隔板参数设计 | 第21页 |
2.2.4 吸水室水力图 | 第21-22页 |
2.3 超低比速离心泵蜗壳的水力设计 | 第22-24页 |
2.3.1 蜗壳的排出方式 | 第22页 |
2.3.2 蜗壳的设计和绘型 | 第22-23页 |
2.3.3 蜗壳水力图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超低比转速离心泵数值模拟 | 第25-38页 |
3.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3.1.1 控制方程 | 第25-26页 |
3.1.2 湍流模型介绍 | 第26-28页 |
3.2 几何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28-30页 |
3.2.1 计算域三维造型 | 第28页 |
3.2.2 网格划分及网格相关性验证 | 第28-30页 |
3.3 CFX流体计算方法 | 第30页 |
3.3.1 交界面设置 | 第30页 |
3.3.2 湍流模型 | 第30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30页 |
3.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7页 |
3.4.1 能量特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4.2 内流场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3.4.3 径向力结果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3.4.4 压力脉动结果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超低比转速离心泵瞬态特性试验测试 | 第38-56页 |
4.1 试验对象 | 第38页 |
4.2 超低比转速离心泵瞬态特性测试试验台 | 第38-39页 |
4.3 试验参数的测量与采集 | 第39-42页 |
4.3.1 稳态试验测量装置 | 第39-40页 |
4.3.2 瞬态试验测量装置 | 第40-42页 |
4.3.3 传感器测点布置 | 第42页 |
4.4 试验内容及试验步骤 | 第42-44页 |
4.4.1 试验内容 | 第42-43页 |
4.4.2 试验步骤 | 第43-44页 |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4.5.1 能量性能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4.5.2 关死点工况稳态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4.5.3 关阀启动过程试验结果 | 第46-52页 |
4.5.4 空化性能试验结果 | 第52页 |
4.5.5 进口快速降压试验结果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超低比转速离心泵关阀启动瞬态特性数值模拟 | 第56-69页 |
5.1 几何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56-57页 |
5.2 CFX数值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5.2.1 时间步长 | 第57页 |
5.2.2 关死点流量 | 第57页 |
5.2.3 电机瞬时转速 | 第57-58页 |
5.3 关死点工况稳态过程与关阀启动过程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8页 |
5.3.1 扬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5.3.2 内部流场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60-67页 |
5.3.3 轴向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页 |
一、参加科研项目 | 第77页 |
二、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77页 |
三、已获奖项及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