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简要评价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行为及规范的理论阐释 | 第17-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社会治理 | 第17页 |
2.1.2 乡镇公务员 | 第17-18页 |
2.2 公务员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双因素理论 | 第18-19页 |
2.2.2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动机自我效能理论 | 第20-21页 |
2.3 乡镇公务员行为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3页 |
2.3.1 乡镇公务员行为的内涵 | 第21-22页 |
2.3.2 乡镇公务员行为的特征 | 第22-23页 |
2.4 社会治理对乡镇公务员行为提出的新要求 | 第23-25页 |
第3章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5-32页 |
3.1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强调乡镇政府单一主体管控 | 第25-27页 |
3.2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依赖经济与行政处罚手段 | 第27-28页 |
3.3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工作实效较低 | 第28-29页 |
3.4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 | 第29-30页 |
3.5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存在铺张浪费行为 | 第30-32页 |
第4章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行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2-38页 |
4.1 重视乡镇政府主体管控观念,轻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思想 | 第32页 |
4.2 乡镇公务员重视经济与行政处罚手段,轻视心理疏导方式 | 第32-33页 |
4.3 乡镇公务员自身素质能力不高 | 第33-34页 |
4.4 乡镇公务员“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4.5 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 | 第35-36页 |
4.6 社会治理中规范乡镇公务员行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6-38页 |
第5章 社会治理中乡镇公务员行为规范对策 | 第38-45页 |
5.1 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念,增强乡镇公务员服务意识 | 第38-39页 |
5.2 加强乡镇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与培养,改善社会治理方式 | 第39-40页 |
5.3 加大乡镇公务员教育与培训,提高乡镇公务员能力素质 | 第40-41页 |
5.4 加大服务型政府文化建设,激发乡镇公务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第41-42页 |
5.5 建立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2-43页 |
5.6 健全社会治理中规范乡镇公务员行为的法律法规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