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多中心视角: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2页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9-20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0-22页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理论前提第22-32页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22-26页
        2.1.1 城镇化第22页
        2.1.2 失地农民第22-23页
        2.1.3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3-26页
    2.2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与就业的重要性第26-27页
        2.2.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必然性第26页
        2.2.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性第26-27页
    2.3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责任主体第27-32页
        2.3.1 地方政府第27-28页
        2.3.2 失地农民第28-29页
        2.3.3 社会支持网第29-32页
第三章 南宁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及就业状况分析第32-47页
    3.1 城镇化及农民失地现状第32-36页
        3.1.1 我国城镇化及农民失地的概况第32-34页
        3.1.2 南宁市城镇化及农民失地的概况第34-36页
    3.2 南宁市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及结果分析第36-47页
        3.2.1 失地农民的征地及补偿情况第38-39页
        3.2.2 失地农民就业意向第39-40页
        3.2.3 失地农民就业渠道第40页
        3.2.4 失地农民就业分布第40-41页
        3.2.5 失地农民就业数量及收入第41-42页
        3.2.6 失地农民就业满意度第42-43页
        3.2.7 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第43-45页
        3.2.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第45-47页
第四章 南宁市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分析第47-57页
    4.1 政府主导作用的不足第47-51页
        4.1.1 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第47-48页
        4.1.2 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不力第48-49页
        4.1.3 就业政策缺乏科学性与公平性第49页
        4.1.4 就业安置模式单一化第49-50页
        4.1.5 就业培训体系不成熟第50-51页
    4.2 失地农民主体就业观念、技能与信息的缺失第51-53页
        4.2.1 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与生活观念落后第51页
        4.2.2 失地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缺乏第51-52页
        4.2.3 失地农民社会资本薄弱,就业信息获取不畅第52-53页
    4.3 社会支持网规模小、有效利用率低第53-57页
        4.3.1 社会情感支持力度低,失地农民主体意识与归属感不强第53-54页
        4.3.2 实际工具性支持不足,基本生活保障与就业资金缺乏第54-55页
        4.3.3 有效就业支持不力,就业满意度与持续性差第55-57页
第五章 多中心治理框架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第57-69页
    5.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57-62页
        5.1.1 完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第57-58页
        5.1.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58-59页
        5.1.3 加大教育投入与建立就业培训体系第59-60页
        5.1.4 制定科学的就业与创业政策第60-61页
        5.1.5 采取多元化的就业安置模式第61-62页
    5.2 提升失地农民主体的意识与能力第62-64页
        5.2.1 转变就业观念、创业观念以及生活观念第62-63页
        5.2.2 重视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第63-64页
        5.2.3 关注就业创业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第64页
    5.3 构建开放的社会支持网第64-69页
        5.3.1 社区鼓励与引导失地农民融入社区生活,加强社区管理服务第64-65页
        5.3.2 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提供情感支撑、协助问题解决第65-66页
        5.3.3 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信息支持,提供就业综合服务第66-67页
        5.3.4 用工单位规范、引导、培训农民就业,加强基本生活保障支持第67页
        5.3.5 金融机构政策支持,破解失地农民就业创业资金困境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附录第70-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人身保险代位求偿权
下一篇:地方政府在跨行政区域水污染中的整体性治理研究--以西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