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设备、雷达站论文--雷达接收设备论文

雷达旁瓣相消和杂波抑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旁瓣相消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杂波抑制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论文的内容和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自适应旁瓣相消技术第21-31页
    2.1 自适应旁瓣相消基本理论第21-24页
        2.1.1 自适应旁瓣相消基本原理第21-22页
        2.1.2 自适应旁瓣相消的实现形式第22-23页
        2.1.3 自适应旁瓣相消最优权计算第23-24页
    2.2 自适应旁瓣相消性能分析第24-29页
        2.2.1 自适应旁瓣相消性能的度量标准第24-26页
        2.2.2 影响ASLC性能的主要因素第26-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杂波抑制第31-45页
    3.1 杂波模型第31-33页
    3.2 动目标显示技术第33-38页
        3.2.1 简单动目标显示技术第33-35页
        3.2.2 参差重复频率第35-36页
        3.2.3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技术第36-38页
    3.3 动目标检测技术第38-41页
    3.4 MTI滤波器设计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旁瓣相消和杂波抑制DSP实现第45-69页
    4.1 信号处理系统第45-46页
        4.1.1 信号处理系统结构第45-46页
        4.1.2 数据流思想简介第46页
    4.2 硬件平台介绍第46-49页
        4.2.1 光电转换板硬件平台第47-48页
        4.2.2 检测处理板硬件平台第48-49页
    4.3 旁瓣相消DSP实现第49-54页
        4.3.1 旁瓣相消DSP程序流程第49-51页
        4.3.2 旁瓣相消数据分析第51-54页
    4.4 杂波抑制DSP实现第54-64页
        4.4.1 任务分配第54-55页
        4.4.2 检测板DSP功能模块说明第55-58页
        4.4.3 检测板DSP乒乓关系第58-59页
        4.4.4 检测板DSP程序流程第59-60页
        4.4.5 AMTI算法实现第60-64页
    4.5 实现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第64-68页
        4.5.1 自适应延时控制第64-67页
        4.5.2 连续方位选大问题第67-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5.1 本文总结第69页
    5.2 研究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作者简介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杂波背景下机载雷达目标检测与性能评估
下一篇:基于ODB++的印刷电路板信号完整性审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