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9-3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车辆悬挂系统的结构、分类及特点 | 第11-15页 |
1.3.1 悬挂系统的结构 | 第11-12页 |
1.3.2 悬挂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第12-15页 |
1.4 油气悬挂系统的发展史、特点及其应用 | 第15-19页 |
1.4.1 油气悬挂系统的发展史 | 第15-16页 |
1.4.2 油气悬挂系统的特点 | 第16-19页 |
1.4.3 油气悬挂系统的应用 | 第19页 |
1.5 油气悬挂技术在车装钻机中的应用 | 第19-26页 |
1.5.1 油气悬挂系统在车装钻机中的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1.5.2 油气悬挂系统在车装钻机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1.5.3 油气悬挂系统在车装钻机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1.6 国内外油气悬挂系统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6.1 国外油气悬挂系统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1.6.2 国内油气悬挂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9页 |
1.7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29-35页 |
1.7.1 问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1.7.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1.7.3 主要内容 | 第32-35页 |
第2章 油气悬挂缸的工作原理及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64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油气悬挂系统安装与工作原理 | 第36-41页 |
2.2.1 试验用油气缸简介 | 第36-38页 |
2.2.2 油气悬挂系统安装形式 | 第38-39页 |
2.2.3 油气悬挂缸的工作原理 | 第39-41页 |
2.3 油气悬挂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63页 |
2.3.1 油气悬挂缸物理模型 | 第41-44页 |
2.3.1.1 油气悬挂缸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2.3.1.2 前桥油气悬挂缸受力分析 | 第43-44页 |
2.3.2 油气悬挂缸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建立 | 第44-63页 |
2.3.2.1 阻尼孔流场数学模型建立 | 第44-49页 |
2.3.2.2 单向阀流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2.3.2.3 油液压缩性方程 | 第52-53页 |
2.3.2.4 摩擦阻力的确定 | 第53-55页 |
2.3.4.5 气体多变过程 | 第55-6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车辆油气悬挂缸动态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64-88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油气悬挂缸模型参数及仿真激励信号的选择 | 第64-69页 |
3.2.1 油气悬挂缸仿真模型参数资料 | 第64页 |
3.2.2 油气悬挂缸仿真激励信号 | 第64-67页 |
3.2.3 油气悬挂缸仿真结果 | 第67-69页 |
3.3 油气悬挂缸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9-76页 |
3.3.1 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 第69-73页 |
3.3.2 位移特性和速度特性与工作参数的关系 | 第73-76页 |
3.4 油气悬挂缸的性能描述 | 第76-78页 |
3.4.1 非线性振动描述 | 第76-77页 |
3.4.2 油气悬挂系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78页 |
3.5 油气悬挂缸非线性刚度特性研究 | 第78-81页 |
3.5.1 充气压力对刚度的影响 | 第79-80页 |
3.5.2 充气容积对刚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3.5.3 环形腔横截面积对刚度的影响 | 第81页 |
3.6 油气悬挂缸非线性阻尼特性研究 | 第81-87页 |
3.6.1 激振信号频率对阻尼的影响 | 第82-85页 |
3.6.3 环形腔横截面积对阻尼的影响 | 第85-8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4章 车辆油气悬挂缸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88-110页 |
4.1 引言 | 第88页 |
4.2 油气悬挂系统试验研究 | 第88-94页 |
4.2.1 试验目的 | 第88-89页 |
4.2.2 试验依据 | 第89页 |
4.2.3 试验方法 | 第89-90页 |
4.2.4 试验装置和设备 | 第90-92页 |
4.2.5 试验内容 | 第92-94页 |
4.3 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 第94-109页 |
4.3.1 摩擦力试验结果 | 第94-96页 |
4.3.2 静特性试验结果 | 第96页 |
4.3.3 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96-109页 |
4.4 试验误差分析 | 第10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5 章基于分形理论的车辆油气悬挂缸性能研究 | 第110-121页 |
5.1 引言 | 第110页 |
5.2 分形基本理论与公式 | 第110-114页 |
5.2.1 分形基本理论 | 第111-112页 |
5.2.2 分形维数 | 第112-114页 |
5.3 油气悬挂缸的分形维数测定和应用 | 第114-118页 |
5.3.1 油气悬挂缸速度特性分布的维数 | 第114-116页 |
5.3.2 油气悬挂缸分形模型的推导和应用 | 第116-118页 |
5.3.2.1 油气悬挂缸静态特性输出力分布分形模型的推导 | 第116-117页 |
5.3.2.2 油气悬挂缸静态特性输出力分布分形模型的应用 | 第117-118页 |
5.4 分形应用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18-120页 |
5.4.1 分形应用结果分析 | 第118-119页 |
5.4.2 分形应用结果讨论 | 第119-120页 |
5.5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7页 |
6.1 结论 | 第121-124页 |
6.2 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摘要 | 第139-143页 |
Abstract | 第143页 |